">
“雙減”政策出臺后的每個周末,“四好農村路”通達的竹山縣擂鼓鎮棗園村的“蜂之谷”科普館內,許多孩子在家長陪同下,開心地聽著講解員介紹蜜蜂的相關知識。
干凈整潔、標線清晰的雙車道瀝青公路上,通村公交車、私家車不時駛過,好一幅路暢車歡、業興民樂的鄉村美景。
竹山縣委書記陳建平說:“大力發展交通,既解決了村民出行難、出行貴的問題,又促進了脫貧致富產業的發展,還吸引了各類企業落戶,增加了村民就業崗位。經測算,縣財政每年預算1270萬元,用于補貼城鄉公交、農村客運和城鄉物流等發展,實現了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便民惠民交通,大大增強了百姓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
發展交通便民惠民
竹山縣地處秦巴山區腹地,是南方古絲綢之路的黃金走廊和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區。作為一座“山城”,交通是制約竹山經濟發展的首要因素,該縣堅持城鄉交通運輸“一張網”理念,大力推進城鄉交通運輸服務均等化。
陳建平說,交通優勢是招商引資、安居樂業的底氣,在涉及到交通發展上,縣委、政府班子意見高度統一,出臺了一系列交通發展的規范性文件,解決了交通歷史遺留問題,杜絕了靠罰款發工資亂象,提升了交通從業人員的責任感、使命感,讓交通人更好地為百姓服好務。
棗園村7公里的二級公路黑色化、開通公交車后,村里近2300名村民告別了“出門似登天,干活到地邊,對話隔著溝,走路大半天”的歷史。棗園村書記龔國龍說:“路修通后,出行更方便了,外面貨物也進得來,村里發展可快了。”
路修好了,公交車開進村里,村民們出行更安全便捷、低價優質。在擂鼓鎮公交換乘中心,去縣城上班的41歲乘客余世桂笑著說:“每周都回一次村里。以前坐私家車要等人,人不滿車不走,現在到點就走,票價從15元降至4元。”
竹山縣交通運輸局黨組副書記徐詩峰說:“我們還開通了竹山、寶豐工業園公交,服務園區員工上下班。”
十堰市亨運集團副總經理石雄說,縣鄉全面形成“長途大客運、縣鄉新公交、通村小面包、城區正規的士跑”的一體化運輸服務格局。
早建成本低,百姓早受益。交通建設錢從哪里來?竹山縣大部分交通項目以政府主導加補貼,企業投入,百姓受益的模式,做大縣交投公司,打開建設市場大門,引進資金雄厚、技術強大、管理規范的中交集團、武漢市政等企業,采取EPC、PPP等模式,保證了工程質量,提升了建設形象。
在公路養護上,竹山縣除全面推行“路長制”外,還引進亨運竹山公路管理養護公司,實現了公路的管理、養護及運營一體化,提升了養護質量。該模式被譽為農村公路的“竹山模式”,已推廣復制到其他縣市。
“十三五”期間,竹山縣累計新建農村公路1874公里,農村公路總里程達4651公里,近80%行政村通達雙車道,村村通公交率達80%。2018年被評為全國首批“四好農村路”示范縣,2021年榮獲首批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
陳建平說,經測算,每年1270萬元財政補貼,能為村民節約出行成本1.5億元,村民們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物流進村激活鄉村
“網上下單,送貨進村”與“人坐家里,山貨變錢”,已成為許多村民生活的一部分。
如何利用城鄉運輸一體化優勢,為村民網購和土特產銷售提供服務?陳建平說,堅持政府主導、交通主抓、企業運營的思路,13家快遞公司都在縣城布點,邊遠鄉鎮充分利用亨運集團運輸優勢,建設遍布城鄉的農村物流服務體系。
十堰市亨運集團副總經理張士虎說,在村里設立“左鄰右舍”便民服務站,日均接單200余單,農特產品10小時內進城,從“肩挑背馱”到“送貨上門”,山貨從自供自足到銷往各地,打通了物流快遞進村和農特產品進城通道。目前正利用信息平臺的大數據,與十堰建行聯手,推進“物流+金融”,延長物流服務鏈,服務村民增收致富與企業發展。
在潘口鄉通濟溝物流園內,工作人員正緊張有序地對接物品、掃描分揀。“運輸的貨物多種多樣,有綠松石、有機茶、小雜糧、源頭水、山野菜等農特產品。”物流園工作人員說,到達物流園的貨物通過客運班線分撥配送至鄉鎮,由農村交通運輸綜合服務站通過通村客車運送到村級物流服務點至農戶,返程按其逆向配送運輸。
官渡鎮木棕村村民高云鶴的農資店也發生了轉變。以前購進一捆地膜得跑60多公里山路,如今坐在家里送貨上門。
竹山交通運輸局局長陳四海介紹,通過整合交通、郵政、商務、供銷等部門站點,已建成縣級物流中心1個、鄉鎮物流綜合服務站17個、村級物流服務點120個,鄉鎮綜合服務站覆蓋率達到90%以上。進港件年平均每天4.3萬單,出港件年平均每天6000余單,縣城到鄉鎮物流快遞費用降低 20%,縣城到達164個電商服務點的物流快遞費用每件不超過1 元。竹山物流“信息平臺+統一配送”項目被交通運輸部列入首批農村物流服務品牌名單。
持續釋放交通紅利
隨著竹山縣交通條件的改善,竹山獨特的地理優勢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資創業。
陳建平說,“把工廠建在鄉鎮集鎮附近,有利于解決村民的就業和照顧老人小孩、日常農活。”
如何引導農民利用公路發展致富產業?竹山縣發動村民利用閑暇時間房前屋后種植食用菌,每一棒能賺2元錢左右。因為交通的發展,小型農用車都能到老百姓家門口收購。
茶葉是竹山最大的農業產業,一到4、5月份,老百姓到田間地頭茶園采摘鮮葉,縣內有一批收購鮮葉的收購者,他們直接把車開到茶園,茶葉就能變成現金。
竹山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周乾隆說,竹山縣作為湖北9個國家深度貧困縣,2020年脫貧。竹山縣工業園區建設已初具規模,吸引了眾多大型企業入駐,其中2020年簽約74家,2021年已簽約43家,目前落地建設或投產71家,總投資達120億元以上。
被稱為“民間歌王”的全國“文化志愿服務典型個人”王義富,結合實際編排了《十唱公路新變化》,用朗朗上口的語言歌頌交通發展給山區人民生產生活帶來的巨變。
陳建平說:“交通發展是永遠的問題,我們將繼續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讓交通發展紅利更多地惠及竹山百姓,讓村民們更多地親身感受到黨的好政策。” (通訊員 潘慶芳 羅偉 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