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屆"荊楚楷模·最美應急人"候選人宣傳展示
什么是‘應急人’?
他們有的不懼風險、率先垂范,在戰疫和防災減災救災的第一線勇挑應急管理重擔;
有的面對生死考驗,逆向而行,用血肉之軀勇闖刀山火海;
有的攻堅克難,全力督辦消除重大安全隱患,辛勤耕耘安全生產一線;
有的數十年如一日扎根森林山區,守護綠水青山。
為進一步積聚安全發展正能量,激勵和動員全社會了解、支持和參與應急管理工作,增強安全意識,提升全社會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促進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根據省委宣傳部、省應急管理廳、省總工會關于開展2021年第二屆“荊楚楷模·最美應急人”宣傳展示活動方案,經層層推薦、資格審查、嚴格評審,湖北日報社會新聞中心副主任、高級編輯包東喜等17名個人、武漢藍天救援隊等3個集體通過初評。
第二屆“荊楚楷模·最美應急人”宣傳展示活動候選人名單
一、個人名單(17人)
二、集體名單(3個)
接下來,我們將陸續為大家介紹
為“鄂”守夜的他們——
01
???? 武漢藍天救援隊
用專業與貼心的志愿服務守護生命
武漢藍天救援隊于2015年建隊,現有隊員270人,覆蓋各行各業。該隊曾獲2020年湖北省應急救援力量職業技能比武競賽優秀團隊,入圍2021年度“全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每個隊員都有一個ID號,不用真名,不圖名利,卻在每一場救援任務中彼此信任相互支撐。急救、繩索、水域、通信等專業技能是入門項,甚至有隊員會駕駛直升機。
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武漢藍天救援隊出動83人參加藍天抗疫武漢聯合救援行動,展開178次救援,累計出隊2724人次,服務時長數萬小時。疫情剛平穩又遇汛情,隊員們參與黃梅袁山村山體滑坡救援,以及洪湖、恩施、安徽等地的汛期救援行動。
2021年7月20日晚,救援隊微信群中彈出消息:河南洪災,需要支援。代號“龍之魂”的隊長張泉立刻報名;代號“峰哥”的女隊員陳越峰開始清點行李,已退休的她是2020年除隊長外出任務時長最多的人……第二天早上7點,第一批10人小組集結前往鄭州。救援現場危機四伏。轉移群眾中途水淹到高架橋,6名隊員扛著300多斤的艇和設備徒步3公里。5天4夜,21名隊員營救被困群眾1200人,疏散轉移2100人。截至10月底,該隊參與各類救援、活動保障近百起。
02
???? 武漢市武昌區應急管理局應急指揮科
織牢城市“安全網” 當好人民“守夜人”
武漢市武昌區應急管理局應急指揮科自2019年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積極推進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提升應急處置和救援能力,扎實開展應急管理、防災減災各項基礎保障工作,在各項急難險重任務中勇挑重擔、沖鋒在前,織牢城市“安全網”,當好人民“守夜人”。
武昌區應急局應急指揮科矢志創新,多方位提升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的現代化水平。從區級、街道、社區三個層面,著力理結構、建標準、配力量,探索建立武昌區基層應急體系。作為湖北省應急管理廳“智慧應急”試點,武昌區依托應急指揮中心,建設應急通信指揮網絡,實現在指揮中心對突發事件現場進行實時高效的指揮、調度、處置。
2021年3月,應急指揮科下沉社區一線,開展社區應急服務站建設調研、指導,僅1個多月時間,就將百瑞景社區打造成全市社區應急服務站的標桿,受到了各方充分肯定。目前,他們正在以百瑞景社區為樣板,在全區14個街道進行社區應急服務示范站試點,旨在打通應急救援“最后一公里”。與此同時,應急指揮科還依托“武昌區民呼我應平臺”,開發建設“武昌區安全生產網格化巡查系統”,破解了風險防控預警“最后一公里”難題,構建起“全民防災”的應急管理工作格局。
03
???? 興發集團樹崆坪磷礦"鄭光云班組"
創造"零與百分百"的安全奇跡
鄭光云班組是湖北興發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樹崆坪磷礦二采區北三區域負責井下磷礦石機械化開采班組,班組共23人。該班組在興發集團2020年班組建設表彰會上榮獲優秀班組稱號,在全省非煤礦山企業中率先實現班組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
在現場管理方面,鄭光云班組推行班前檢查、目視化管理、頂板特殊記號標示方法、工作面點檢安全確認制度。在風險管控方面,該班組建立針對作業人員“自保、互保、聯保”三位一體的安全管理新機制,全員簽訂互聯互保協議,嚴格履行互聯互保安全職責。
鄭光云班組深知只有進行改革創新,才能讓班組安全生產標準化更上一層樓。通過日常工作摸索,該班組總結推廣運用炮泥、分層爆破及巷道照明安裝時控器等做法,在確保安全生產的同時節能降耗,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創建班組安全生產標準化以來,班組通過將工作內容指標化、工作要求標準化、工作管理系統化,班組安全、質量、成本、效率顯著提升。經過不斷的努力和實踐,鄭光云班組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成果顯著,實現了“兩個零”:事故為零、“三違”現象為零;“三個一百”:班組級安全教育培訓率100%,特殊工種持證上崗率達100%,隱患控制整改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