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山綠水,山環水抱。
廈鋪鎮,由來已久。公元964年,南唐后主李煜始置通山縣,以通羊、青山二鎮各取一字命名。青山,指的就是通山縣廈鋪鎮青山村。
這里,有山環水抱,古木參天,旅游資源令人驚艷;這里,有崢嶸時光,革命槍火,先烈熱血染紅了山頭杜鵑;這里,古風猶存,94歲徐桂梅老人義務給陌生趕路人燒了30多年熱茶,暖人心肺。
歲月如歌皆為前奏,大道如虹徐徐鋪展。
坐擁獨具特色的山水資源稟賦和歷史人文沉淀,如何將生態顏值轉化為經濟動能,在通山縣揮筆書寫全面發展“六篇文章”的生動實踐中,插牢“四梁八柱”中的重要一柱?
2月17日,廈鋪鎮黨委書記陳國寧接受記者專訪,暢談廈鋪鎮“紅色小鎮”“螢火蟲小鎮”“茶葉小鎮”“油茶小鎮”“康養小鎮”藍圖設想,暢談“紅綠”“農旅”融合的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道路,暢談全鎮干部的“團結力”“奮斗力”。
廈鋪的山:千峰競秀,驚艷時光
談到通山的山,陳國寧自豪地說,最能代表通山地形的,一個是廈鋪的山,一個就是滑雪勝地九宮山。
廈鋪腹地廣闊。以383平方公里的地域面積,坐實通山縣“第一大鎮”的名頭。
綠野仙蹤,天然氧吧。
綠野仙蹤,人間勝地。大山中分布著15個村和1個社區,22169名居民居住在這片遼闊蒼茫的“天然氧吧”中,沿著潺潺的溪水和四通八達的通組公路,總能碰到村居裊裊升起的煙火,連片的茶園和村民爽朗的笑聲。
廈鋪山水縱橫。太陽山、大城山、北山拱衛環抱……800米以上海拔山峰有18座,在冊古樹252棵,500年以上古樹多達41棵;廈鋪河貫穿全境,常年雨量充沛,是絕佳的飲用水源地。
廈鋪資源豐富。連片的大山中,不乏金雕、白頸長尾雉、白鷴等珍稀品種;南方紅豆杉、楠木、紫莖、青檀、青錢柳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多達24種;廈鋪鎮的母親河為廈鋪河,水資源儲藏量3.2萬千瓦,占通山縣總蘊藏量的29%。
千峰萬壑,無限風光。
“樸實、厚重、挺拔、交錯,從高空往下看,廈鋪的山溪流縱橫,瀑布高掛,瀑潭碧綠,就是一幅瑰麗的山水圖。”陳國寧說,超過千米的山峰多達9個,白沙尖、三界尖、八角尖、堝尾尖、將軍尖……在當地人心中,凡是帶“尖”的,一定是很高的山,每一座都有自己的故事。
廈鋪的大山,有酒,也有故事。
廈鋪人文厚重。相傳明朝重臣劉伯溫晚年病逝于太陽山安平寺,留下一口“伯溫泉”,一座“安平古剎,劉基故址”碑刻;書法家黃庭堅曾借道廈鋪鎮進京趕考;漢代張衡曾于大城山中讀書、制鐵船,遺有大王廟、鐵船廠和張平子讀書處。
廈鋪歷史染血。80多年前,三界尖北麓冷水坪湘鄂贛省委機關所在地曾是湖北地區最后一塊游擊根據地,彭德懷、何長工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根據地浴血戰斗,鄂南軍民渡過了最為艱難的三年游擊戰爭時期。戰斗最緊張時,根據地4000多間房屋被燒毀,500多名紅軍被殺害,幾乎家家有人犧牲。
山水之美,美在筋骨,美在精神。
陳國寧說,在這片土地上,勤勞的山里群眾勤耕苦做,靠山吃山,林糧漁商多條路發展,各家把小日子過得富足實在。為了革命勝利,廈鋪人民風餐露宿槍炮洗禮的日子不會怕;為了幸福生活,毒日頭曬得滴汗更不怕,敢想敢拼敢干,這是廈鋪千峰萬壑無限風光之中最美的精神內核。
廈鋪的路:山水之間,蘊含大道
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確定,“十四五”期間,湖北省要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湖北。
據此,咸寧市委將“筑牢綠色本底”作為指導全市經濟發展方式的行動總綱領之一。
基于國家全域旅游強縣發展定位,通山縣委十五屆四次全體會議點題:要塑造通山優美形態,厚植通山綠色本底,推進通山可持續發展。
千秋偉業,航向已定。按照通山縣“山通水富、綠色發展、能源興縣、旅游強縣”發展戰略,廈鋪鎮準確把握生態功能核心區定位,朝著“打造森林康養旅游強鎮”方向奔山赴海。
山水之中,蘊含發展大道。廈鋪鎮手里捧著“山水”這個讓人眼紅的金飯碗,該如何讓這個飯碗端得牢,讓子孫后代都吃得美呢?
陳國寧認為,當前發展不夠快依然是廈鋪鎮最大的實際。但是,決不能因為急于發展而忽視了青山綠水的守護,一定要目光長遠,全鎮一盤棋搞好旅游資源開發。
“既要推進‘一紅兩綠’大融合,又要實現‘一星兩茶’實質目標?!标悋鴮幷f,最終要讓一河兩岸的群眾過上好日子。
“紅”,即冷水坪紅色小鎮及紅色資源;“綠”,即全域森林資源和廈鋪河流域水源地。
作為“全國紅色美麗村莊”,冷水坪村正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紅色村莊,永葆本色。
冷水坪村有萬畝野櫻桃。每年櫻花盛放時節,鄂贛兩省游客涌進山谷賞花,小車一眼望不到頭。讀“冷水坪革命史”,看“冷水坪萬畝櫻花”已經成為當地兩大旅游熱點。
接續紅“芯”,書寫綠章。
在林上村、宋家村,隨處可見的古樹有榧樹、銀杏、榔榆、黃檀、槐樹、棕樹、小八角茴、青錢柳……
一棵編號“00561”的一級古榧樹,樹齡已有1500年,細葉婆娑,高聳入云,需6個成年人方能環抱,堪稱“綠里奇跡”。樹齡600—1000年的古樹群隨處可見。圍繞這些“活化石”,廈鋪鎮正在打造“廈鋪鎮古樹名木主題公園”。
古樹、籬笆、老墻、小溪、瀑布、野營地、石板路,所有元素碰撞,足以讓久在鬧市中的“都市人”駐足,在山村中安放鄉愁。
豐富的旅游資源,吸引了眾多創業的投資客回鄉。近幾年,全鎮發展了5個鄉村景點,30多家農家樂,5家民宿,越來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飯”,享受到綠色生態的發展紅利。
總投資9.29億元的黃荊口水庫,將成為通山縣30萬人的飲用水源地以及5萬畝良田的灌溉水源。建成后,廈鋪鎮又會增添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星”,是螢火蟲生態小鎮。廈鋪鎮在橋口村重點打造的“中國最美螢火蟲山村”,每年超300萬只螢火蟲在這里翩然飛舞,成為一處夢幻奇觀。2019年7月16日,環保公益網絡大電影《螢火蟲之戀》在這里開拍。
農旅融合,致富增收。
“茶”,是油茶和中國馳名商標“九宮山”有機茶。這“兩片葉子”,將成為帶動群眾致富增收的重要軌道。
山秀了,水美了,一部分先行先試的群眾荷包鼓了。舉棋,落子——廈鋪鎮的發展道路,正與該縣建設“秀美通山”戰略遙相呼應。
次第花開,春色滿園。在冷水坪紅色景區及教育基地、望江嶺千畝濕地公園、螢火蟲小鎮一條線上,有田園林海度假康養、有古街茶亭品茶、有露營野地觀光、有庫湖游樂探險、有高山之巔賞花,依托景區融合農業,廈鋪鎮“玩轉”了全域旅游概念。
廈鋪的人:干事很苦,堅持很酷
制定發展藍圖,干部和帶路人是推動實現實景圖的關鍵因素。在廈鋪,陳國寧是一個對全鎮干部工作作風要求嚴格的帶路人。
在他心里,群眾要求的幸福生活和全鎮的美好藍圖與實際還有一段距離。在艱苦奮斗的沖刺美好未來的關鍵時刻,“躺平式干部”要不得。
陳國寧說,只有發展了,群眾過上了好日子,黨員干部們才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才能彰顯共產黨人“滄海橫流鐵肩擔當”的民生情懷。
滄海橫流,鐵肩擔當。
廈鋪鎮的工作機制很緊湊:堅持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堅持全勤制,周一布置工作任務,周五全體干部一周述職,月底通報工作排名,重點工作隨時調度會商的制度。
沒有比拼搏更美的畫卷,沒有比爭先更靚的底色。
廈鋪鎮干部干事舍得吃苦。陳國寧猶記得,“60后”老黨員徐立財放棄縣城工作,回鄉帶領群眾開展共同締造活動;“70后”竹林村支書曹建文服務項目一線,兢兢業業,為民辦實事;“80”后黨員謝成權十八年如一日,扎根廈鋪;“90后”大學生西湖村支委梁進取三年多來走遍了村里的山山水水,默默付出。
多攀一步,就可領略山巔壯美;再劃一槳,便能抵達勝利彼岸。
滾石上山,奮勇拼搏。
“干部們堅持做成一件事情很酷?!标悋鴮幷f,正是全體干部緊密團結奮斗“闖”“創”“干”,廈鋪鎮才迸發愈發強大的戰斗力,獲評了平安咸寧建設先進集體、平安咸寧建設示范鄉鎮、全縣平安建設、法治建設、安全生產、信訪維穩、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常態化疫情防控優秀單位;全國紅色美麗村莊、省級生態村花落廈鋪。
凡屬過往,皆為序章。廈鋪鎮依然處在滾石上山的發力階段。
“不怕前有‘攔路虎’,就怕躺在‘功勞簿’?!?/p>
“比我們更拼命、更務實的干部有很多,年輕干部要跳出廈鋪看廈鋪。”
“思想破冰,破的不是浮冰、薄冰,而是頭腦深處的堅冰,打開眼界求發展?!?/p>
陳國寧說,黨員干部的工作追求是“做就做最好、當就當第一”,工作一件一件抓落實,項目一個一個推落地,以時不我待的拼搶精神努力縮小與先進地區的差距。
按照部署,“十四五”期間,廈鋪鎮將作為通山縣“生態功能核心區”定位,全力跑出“生態立鎮、產業富鎮、文旅強鎮、民生穩鎮、組織興鎮”加速度,創建“兩山”理論樣板,打造咸寧市森林康養旅游強鎮。
策劃:張曉丹 李江湖
執行:阮勝利 張子政 唐成 徐芳 阮偉
記者:田城 阮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