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網訊(記者:郭佳欣 劉望 視頻:李典晴 桑紅亮)4月3日,“中華文明凝心鑄魂之旅”2023全國網絡媒體主題采訪媒體團第一站來到了陜西考古博物館。媒體團記者通過觀察體驗這座以創(chuàng)新學科形式展示的濃縮華夏文明的“史書”,深入認識并了解源遠流長、兼容并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媒體團記者在陜西考古博物館展廳內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
陜西是華夏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數千年的歷史文化沉淀形成了陜西得天獨厚的古遺跡資源。陜西的考古事業(yè)造就了一批蜚聲中外的大型遺址博物館。基于豐富的考古研究成果,陜西省考古研究院歷時十余年,籌建了國內首家考古博物館——陜西考古博物館。
陜西考古博物館展出的文物。
據介紹,與其他博物館不同,陜西考古博物館是一座與考古學科工作、發(fā)展相關的專題博物館,也是集考古發(fā)掘、科學研究、文物保護、教育展示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考古研究機構。陜西考古博物館以考古學學科發(fā)展為主線,以考古發(fā)掘現場出土的遺跡遺物為展示對象,向公眾展示考古調查、勘探、發(fā)掘與現場保護、實驗室修復、文物考古學研究及反映考古學科發(fā)展史。
采訪團記者在陜西考古博物館進行采訪攝像。
在煙雨朦朧中,唐代風格、園林化設計的陜西考古博物館館舍與秦嶺山脈遙相呼應,與青山綠水融為一體。記者了解到,作為成立早、規(guī)模大的省級考古科研機構,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已發(fā)掘古代遺址上千處、墓葬數以萬計,整理各類文物近20萬件(組)。
博物館主體建筑10700余平方米,室內展陳面積5800平方米,室外展陳10000平方米。博物館內共展出文物4218組5215件,其中有90%以上是首次與觀眾見面。該館將文物與出土背景相結合,以考古的視角解讀遺址,勾勒出中國考古和陜西考古的發(fā)展脈絡。
采訪團記者通過聽講解員介紹,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中國迄今最早的男性化妝品長啥樣?考古現場怎么才能第一時間保護好文物?陜西歷史文化豐富,博物館眾多,作為其中“新秀”,陜西考古博物館在展出豐富文物資源的基礎上,通過對館內展陳、排列推陳出新,向眾人講述文物背后的考古故事,讓考古這一小眾知識變?yōu)榇蟊娢幕?/p>
記者們采訪過程中,不僅看到了歷經滄桑的陶土器、表現人物形象的壁畫、形態(tài)迥異的陶俑,也有記載著考古人員調查和勘探的日記、考古發(fā)掘過程中使用的器具等。此外,現場還設置了不少供游客互動體驗的文化項目,讓大家可以在參觀中更加深入地了解歷史文化,感受考古的魅力。
采訪團記者仔細觀察博物館內展品。
“這里任何一個點都可以開博物館,讓我逛一天都沒問題。”湖南紅網記者言娟在參觀完陜西考古博物館的各個展廳后感慨,“遺址的挖掘其實只是給我們打開了一個小小的窗口,讓我們去了解陜西這么多遺址里的一小部分內容,知道這里有這么多五彩斑斕的東西。但僅僅是這樣肯定是無法完全展示遺址或者遺跡的全部特色。今天我還沒有逛透、逛夠,之后我想我一定還會再來!”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 - 互聯網出版機構 - 網絡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廣播電視節(jié)目許可證
版權為 荊楚網 www.vigoraudio.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