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網訊(記者 郭佳欣 劉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兩千年前戰地家書,打開上古時空隧道,四方征討戰國悍卒,喚起大秦剛健雄風。4月3日,“中華文明凝心鑄魂之旅”2023全國網絡媒體主題采訪媒體團來到西安市臨潼區大秦劇場,感受實景沉浸式多媒體戰爭史詩劇——《復活的軍團》。
《復活的軍團》演出現場
“我們在戰場上一定會多殺敵人,建立戰功,拿到爵位,讓整個家族過上好日子。”在一個小時的沉浸式演出中,媒體團成員在劇場里穿越時空,隨著角色的行進式表演,行走在劇場,移步換景,層層遞進,進行四幕轉場,與故事的角色穿越千年同頻共振,身臨其境體驗了一段有關家國情懷的歷史記憶。
記者了解到,《復活的軍團》是中國首部實景沉浸式多媒體戰爭史詩大劇,演員陣容186人,依托先進的舞美技術生動講述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封平民家書里的主人公黑夫和驚于公元前223年秦滅楚之戰中的真實歷史故事。
《復活的軍團》演出現場
1975年,兩片木牘在湖北云夢睡虎地出土。這卷名為《黑夫木牘》的家書共527字,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家信實物。黑夫與驚是來自秦國安陸縣的兄弟倆。公元前225年,秦國大將王翦與楚國戰于淮陽,黑夫與驚在隨行軍士之列。行軍途中,他們給留守家中的大哥“衷”寄去了家書,上面記錄了他們盼著母親做的夏衣,以及對家人的噓寒問暖。
《復活的軍團》演出現場
執導紀錄片《復活的軍團》的導演根據這兩封家書,將兄弟倆的故事改編成同名史詩劇,展現大秦帝國君臣廷議之爭鋒、沙場點兵之威壯、悍卒夜奔之詭變、兵團攻城之壯烈、三秦娶親之風俗、軍屬思親之斷腸。通過科技創新突破,給“秦俑”注入了無限的生命力,歷史文化遺產在這里煥發生機、重新“復活”。
俑動中華,泉潤臨潼,全國各地的媒體記者對臨潼的文旅發展感到十分驚訝。來自中國網的記者楊俊康看完演出激動地表示,做為華夏的子孫,能實際看到中華傳統的文化以一種實景的形式、連綿不斷地展現出來,感到又激動又很欣慰。“我觀察到現場也有很多的小朋友,他們看得興致勃勃、非常感動,中華偉大而古老的故事就這樣在小朋友心里種下一個很堅實的種子。我很高興歷史能以一個多維的、創新的形式呈現在大家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