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悠久的產茶歷史和發達的陸路水路交通,使其成為“萬里茶道”上的重要路段。來自南方茶源產地運輸而來的磚茶、紅茶等,匯集于漢口,再通過此地重新分配和轉運,許多茶商在此停頓,再溯漢水而上,將貨物轉運至襄陽,漢口逐漸成為茶葉交易的集散地。湖北也是華中地區的茶葉產銷中心,鄂西的鶴峰、五峰是著名的茶產地,鄂東羊樓洞更是成為銷往俄羅斯的商品茶核心產地與加工中心。
湖北是"萬里茶道"重要的茶源區和集散地,漢口享有"東方茶港"的美譽,是中國近代最大的茶葉貿易集散中心。
2012年《赤壁宣言》發布以來,九省(區)文物部門通力合作,共同確定了“萬里茶道”遺產保護和申遺的工作目標,明確湖北省為聯合申遺牽頭省份,武漢市為聯合申遺牽頭城市。
赤壁羊樓洞古鎮
赤壁羊樓洞古鎮其文獻所載“芙蓉仙茶”出產地,反映了青磚茶、紅磚茶的加工、貿易的全過程,見證了俄商帶來的磚茶機器生產技術更新的歷程,證實了該地區為我國明清時期著名的內銷、外貿商品茶基地的核心地位。
五峰古茶道漢陽橋段
五峰古茶道漢陽橋段是鄂西山區宜紅茶的重要運輸線,可通往茶路重要集散城鎮漁洋關。五峰古茶道的遺存要素類型豐富,反映了古代茶葉通過石板路、水路不同方式運輸的完整過程。
江漢關大樓
江漢關大樓位于茶道重要節點城市漢口,在茶葉出口貿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見證了“萬里茶道”貿易在漢口繁榮及衰落的歷史進程,其建筑形象和構造體現了東西方建筑技術和藝術的交流。
1911年武漢三鎮鳥瞰圖
江漢關外立面
大智門火車站
大智門火車站位于茶路重要節點城市漢口。它見證了因社會發展和科技水平的進步,萬里茶葉貿易交通運輸方式發展為鐵路運輸的重大改變,是研究“萬里茶道”貿易方式、路線轉變的重要實物遺存。
大智門火車站外立面
大智門火車站歷史照片
漢口俄商近代建筑群
漢口俄商近代建筑群位于茶路重要節點城市漢口。建筑群涉及外交、金融、宗教、居住、商貿等多種功能類型,他們共同見證了中俄茶葉貿易的興衰及俄商在華生活的經濟、政治、宗教習俗等各方面情況,也體現了漢口近代化轉型的過程。
漢口近代建筑分布圖
華俄道勝銀行外立面
巴公房子外面
漢口東正教堂外立面
襄陽城墻及襄樊碼頭遺址
襄陽城墻及襄樊碼頭遺址是“萬里茶道”集散路段重要的商貿、交通類遺存,位于茶路水路轉運重要交通樞紐城市襄陽,在明清時期的茶葉貿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共同見證了襄城軍事功能向樊城商貿功能轉變的重要過程,也是研究“萬里茶道”交通運輸發展的重要實物遺存。
臨漢門及臨漢門碼頭
震華門城樓、碼頭及岸線
襄陽城墻建立數字監測
鶴峰古茶道南村段
鶴峰古茶道南村段是“萬里茶道”生產路段的,是鄂西山區宜紅茶的重要運輸線。南村是容美土司南府所在,展現了土司轄境內茶葉生產、管理、貿易,及修建茶道的歷史進程,也成為明清時期該區域經濟貿易、交通運輸、文化交流的真實物證。
南村村上馬凳
鶴峰古茶道中通往南村村古路
(文稿編輯 張俊琪 程蘇陽 馬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