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頻制作 湖北省民宗委 宜昌市民宗委)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消息(通訊員 向祖文)湖北是全國茶葉大省,是“茶祖”神農、“茶圣”陸羽的故鄉,“湖北青磚茶”“宜紅”“恩施玉露”“采花毛尖”等品牌茶葉久負盛名。湖北省以茶為媒,講好民族團結進步故事,架起了民族團結進步的同心橋梁。
一、做強以茶筑夢富民產業
圍繞做強富民茶產業,省委、省政府成立由省四大家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為組長、副組長的茶產業領導小組,制定和實施《湖北省“十四五”茶產業發展規劃》,省人大頒布實施《湖北省促進茶產業發展條例》,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三篇大文章,著力打造千億元級茶產業鏈,茶產業成為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的重要一極,也成為各民族同心筑夢的重要紐帶。近五年來年,全省茶產業收入呈10%以上速度增長。赤壁市是國際茶葉委員會授予的“萬里茶道源頭城市”,該市提出“打造百億茶業,擦亮千年品牌,重振萬里茶道”的發展戰略,全方位開展產品研究打造,全市茶園面積達16.3萬畝,茶企達162家。茶產業是恩施自治州傳統產業,恩施硒茶成功創建全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全州茶園面積超過180萬畝,年產干茶超過13萬噸,綜合產值超過224億元,全州83萬茶農過上富足生活,茶葉種植收入占茶農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1%,恩施成為建設“兩山”實踐創新示范區的樣本。
二、講好以茶為橋歷史故事
從唐代的貢茶產地,到宋朝的榷茶中心,從明清時期的東方茶港,到新時代茶葉主產區,茶葉一直是湖北對外交流和經貿往來的重要載體。湖北省政府連續舉辦“楚茶論壇”,加強“萬里茶道”沿線核心城市和地方的經濟聯系和協作,連點成線,以線連片加強與“長江經濟帶”“新絲路經濟帶”“京津冀都市經濟圈”等在經貿上的銜接,推出了文宣產品。在設立“萬里茶道協作體湖北宜紅茶文化研究中心”和“萬里茶道協作體湖北青磚茶文化研究中心”等多個專門研究機構基礎上,依托高校,聯合中華文化促進會成立了萬里茶道研究院,組建萬里茶道研究團隊,聯合國內外專家學者和茶文化愛好者,開展萬里茶道資料搜集整理與研究,編纂《萬里茶道叢書》,深入挖掘中國茶文化蘊含的合和天下、恩澤四海的價值理念和信義、責任、共贏經營理念,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
三、打造以茶相傳文化精品
《湖北省促進茶產業發展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挖掘整理地方茶文化資源,遴選具有重要歷史、文化、科學等價值的傳統制茶技藝,認定代表性傳承人。深入挖掘茶文化民族團結進步的蘊含,各地推出了一批文化精品。恩施州編撰出版了茶文化叢書,整理創作了“六口茶”“硒茶香飄飄”“恩施玉露之歌”等膾炙人口、喜聞樂見的茶歌茶舞。恩施市利川市創作出版了長篇報告文學《利川紅》,多角度講述著名茶葉品牌“利川紅”茶產業發展的“前世今生”,《利川紅》獲湖北省首屆“紅色印記”報告文學獎長篇一等獎。五峰自治縣作為全國名茶宜紅茶的主產區,傾力打造大型舞臺劇《古道茶人》,講述百年古茶道上發生的動人故事,謳歌運茶馬隊的熱血豪情,弘揚堅韌不拔,負重自強的英雄氣節,《古道茶人》獲得湖北省屈原文藝獲。通城縣是青磚茶的重要產區,是古瑤族文化的發祥地,該縣把茶文化研究與古瑤族文化研究結合起來,設立“中國古瑤文化之鄉”研究基地,形成了一批研究實踐成果。2022年,湖北省恩施玉露、趙李橋磚茶、長盛川青磚茶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茶文化品牌效應凸顯。
四、推進以茶相融文化旅游
各級制定有力措施,支持茶產業與特色旅游、休閑度假、觀光體驗、民族風情、歷史文化、健康養生等產業融合發展,引導建設茶博園、茶主題公園、特色村鎮等,發展茶旅游休閑項目,推動“神農飲茶”“陸羽茶經”“萬里茶道”“東方茶港”等茶歷史文化及遺跡(址)有效保護和利用。各地加強規劃研究,打造了一批茶文化風情村鎮,恩施州形成了恩施市楓香坡、宣恩縣伍家臺、咸豐縣麻柳溪、鶴峰縣木耳山等一批茶旅融合示范點和恩施龍馬抹茶小鎮、恩施硒茶小鎮等茶葉特色小鎮,開發出“芭蕉鄉恩施玉露文化產業園”“藍焙玉露桃花源”“花枝山休閑茶園”等一批茶旅綜合體項目。目前,全州已建成與茶相關的國家級休閑農業示范點4個,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9個,茶旅線路27條,茶旅融合點39個。借助現代文旅產業的力量,赤壁市趙李橋、羊樓洞續寫“萬里茶道重要茶產區和集散地”的新篇章,在羊樓洞古鎮,一條現代化的茶貿商街正迅速崛起。五峰自治縣依托宜紅茶生產廠址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體驗館,再現宜紅茶生產工藝和古茶道人文風情,吸引成千上萬游人體驗觀摩。
五、拉緊以茶相通團結紐帶
湖北作為國家確立的邊銷茶主產區,具有與邊疆民族地區以茶為媒互通往來的悠久歷史,湖北青磚茶自明清以來就是邊疆各族人民生活的必備品,被譽為‘生命之飲’‘團結之茶’,備受邊疆人民喜愛。近年來,湖北省民宗委組織邊銷茶民族定點企業持續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企業活動,通過在內蒙古等地舉辦“川茶健康內蒙行”“湖北青磚茶品鑒會”和湖北青磚茶“健康邊疆行”等活動,有形、有感、有效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2020年湖北新冠疫情發生后,內蒙古人民及時對湖北人民施以援手;2021年10月內蒙古疫情爆發后,湖北全省青磚茶企業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發起了一場“鄂蒙情深 攜手抗疫”捐贈行動。趙李橋茶廠有限責任公司、宜紅茶業股份有限公司一次就向內蒙古捐贈價值50萬元青磚茶、紅茶等,并成立專項工作小組,精心挑選茶葉品類,將深受內蒙古人民喜愛的“二合一”青磚茶選入捐贈清單。
以茶為媒,湖北省與西藏、新疆、內蒙古等邊疆民族地區建立了促進民族團結合作機制。宜昌市興山縣是民族團結使者王昭君的故鄉,具有與內蒙結親結對走親戚的傳統,近年宜昌市和興山縣把與內蒙古合作聯盟提升到戰略高度,舉辦昭君文化旅游節,與內蒙古聯袂打造昭君出塞旅游精品線路,并將沿線城市和知名企業聯合起來,舉辦“湖北名優茶?健康邊疆行”活動,民族團結交融紐帶越拉越緊。全省民族地區積極引進茶葉生產經營先進技術和先進理念,為民族地區注入了高質量發展蛻變新的生機。恩施玉露曾是全國十大名茶之一,來自江蘇常州的企業家成立潤邦茶業投資恩施茶產業后,堅持按“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經營,不僅直接帶動上萬戶農戶增收,通過挖掘恩施玉露傳統技藝,研制開發新工藝,使古老的恩施玉露了恢復了生機,同時也帶來了現代經營理念、品牌意識與傳統觀念的碰撞洗禮。目前,潤邦茶業正在恩施玉露原產地恩施市芭蕉侗族鄉建設一座標準化的恩施玉露博物館,全面打造湖北省茶旅融合、民族團結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