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雨輕灑,草木低語,專屬于草原的風景透過車窗撲面而來……6月5日下午,來自全國各地的“美麗甘肅 自然畫卷——2023全國重點網絡媒體甘肅生態環保行”主題采訪團成員,齊聚合作市伊合昂街道錄豆囊村,共赴一場“綠色”之約。
記者團走進錄豆囊村。
“錄豆囊”藏語意為“海神出生居住的地方”。錄豆囊村地處國道213線合作市繁華地段舟曲西路西側,毗鄰合作市西山綠化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地理優勢和自然資源,是伊合昂街道轄區內唯一以藏族群眾為主的城中村,屬于典型的城鄉接合部。
錄豆囊山頂的海神塔。
“以前,錄豆囊村基礎設施落后,環境面貌臟、亂、差。”伊合昂街道干事蔣濤介紹說,“街道黨工委先后實施住房風貌改造、戶內‘七改’、主干道及巷道硬化、污水鋪設、弱電管網全覆蓋、公共區域綠化等建設項目,如今實現了從‘丑小鴨’到‘白天鵝’的轉變。”
放眼望去,在四周青山的映襯下,沿路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建筑與藍天白云、自然風光、人文景觀相映相襯,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村振興的美麗圖景躍然眼前。
錄豆囊村鳥瞰圖。
“工作十二年,我親眼見證了合作市的華麗蝶變——變成現在天藍水清、空氣宜人的生態城市。”合作市自然資源局林技站林業工程師江麗說。近年來,合作市大規模實施退耕還林、面山造林、退牧還草等生態工程,完成國土綠化4.13萬畝,有效管護天然林資源31.65萬畝,打造8處綠化基地,其中面山綠化2.23萬畝,其他造林工程1.9萬畝。栽植青海云杉、祁連圓柏等各類苗木1442.4萬余株,有效管護天然林31.7萬畝,建設綠色生態長廊56.6公里,建植人工草地11萬畝,改良退化草原24萬畝,治理黑土灘11萬畝、毒害草5.5萬畝。森林覆蓋率由4.61%提高至5.82%、草原植被蓋度由83%提高至97%、城區綠化率由23.1%提高至38.7%……隨著一大批生態建設工程的相繼實施,合作市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空氣質量連續5年全省第一,并成功創建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
生態環境的改善,還間接增加了農牧民群眾的收入。通過生態建設,使項目區綠色農畜產品加工、生態旅游等產業拓展了發展空間,促進了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為增加農牧民收入開辟了新途徑。
據了解,截至目前,合作市共招聘生態護林員592名、草管員79名,近三年累計發放補助資金近950萬元,同時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2.23萬畝,發放補助資金1823.96萬元,受惠農戶1025戶。發放天然林保護工程集體個人公益林管護補助215.12萬元,受惠農戶1066戶……實現了生態效益與人均效益雙收益。
合作市面山綠化對比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