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黃騰)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三個有利于”批示精神,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和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落實國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三部委《關于開展中國文物主題游徑建設工作的通知》要求,擴大萬里茶道申遺影響力,營造全民助力申遺的良好社會氛圍,以萬里茶道申遺為主題,茶葉貿易文化線路為載體,積極探索文化文物與旅游的深度融合,通過自駕游打卡文化遺產點的方式,串聯和激活分布在茶道沿線各地的遺產點,探索建設萬里茶道文物主題游徑,帶動沿線文、旅、體、產融合發展,6月16日,“修水·寧紅茶”2023'萬里茶道-環中國自駕游集結賽暨萬里茶道文物主題游徑活動啟動儀式在安徽省黃山市隆重舉辦。
黃山市委常委、黃山風景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副主任葉建強,萬里茶道聯合申遺辦主任、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原一級巡視員段天玲,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何長風,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王軍,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孫小兵,中國文物學會文物旅游專委會主任趙古山,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長徐艷紅,安徽省祁門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江成永,江西省修水縣委副書記、縣政府副縣長蔡文祥出席活動,萬里茶道聯合申遺辦常務副主任、湖北省文物事業發展中心二級巡視員王風竹主持儀式。
本次活動由萬里茶道沿線九省(區)文化和旅游廳(文物局)、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指導,萬里茶道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辦公室、黃山市人民政府、中國文物學會文物旅游專業委員會、湖北省文物事業發展中心、中國汽車摩托車運動聯合會主辦;由江西修水縣“修水寧紅茶”冠名,廣汽傳祺提供車輛支持;萬里茶道沿線部分節點城市政府、環中國自駕游集結賽組委會、北京江湖國際旅游有限公司等承辦。
百年祁紅喜迎天下客
天地之美,美在黃山。
一百多年前,祁門紅茶通過閶江運到江西鄱陽湖,過九江,轉運至武漢,踏上萬里茶道,遠銷海內外。2021年12月,作為安徽省唯一代表,黃山市祁門縣正式加入“萬里茶道申遺城市聯盟”。
啟動儀式上,黃山市委常委、黃山風景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副主任葉建強在致辭中表示,祁門紅茶為世界留下的,不僅是奇韻茶香,還有茶商故事、國際口碑,它們和文獻、文物、遺址、遺存一起,成為萬里茶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黃山將主動融入“萬里茶道”國際旅游帶區域聯動合作,用活萬里茶道區域聯盟平臺,挖掘茶故事,打造茶生活,不斷提升“世紀動脈”的國際影響力。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何長風介紹,安徽省不斷推進“萬里茶道”申遺工作,加大推廣宣傳,加強項目建設,擴大申遺影響,推動“萬里茶道”成為閃耀的文化標識,使更多的朋友了解、關注“萬里茶道”遺產保護傳承和申遺工作。
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王軍表示,未來學會將充分發揮文物的文化引領作用,推進文物旅游學術研究平臺搭建,助力文物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積極圍繞中國主題游徑建設工作,共同研討新時代文物旅游高質量發展大計,不斷提升文物工作服務社會發展能力、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萬里茶道聯合申遺辦主任段天玲說,“萬里茶道”是聞名世界的文化遺產線路,古往今來其蘊含了“和合共榮”和“開放包容”的人文內涵和進取精神,聯系溝通了東西方不同文明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要保護和利用好萬里茶道沿線上的珍貴文化資源,讓陳列在沿線上的文化遺產更好活起來,打造國內精品文物主題游徑,增益旅游歷史文化底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賦能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讓這條歷史積淀深厚、魅力歷久彌新的文化線路煥發新的生機。
九省文旅推介促發展
以文興茶,茶興旅旺。
“萬里茶道”是一條歷史悠久的茶葉貿易路線,串聯起沿線眾多文化遺產點。加強各地之間的文化旅游合作,促進文旅經濟的發展。
活動現場,安徽省黃山市、江西省修水縣、湖北省鶴峰縣、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市等城市進行精彩的文旅推介。
參與賽事的各地代表也展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藝節目,徽州《水淹七軍》、馬頭琴二重奏《奔騰的黑駿馬》、呼麥彈唱《土布秀兒之歌》等精彩演出,讓大家于賽事活動中領略異域風情和民俗文化。
整場活動在《祁紅飄香》中拉開序幕,在歌伴舞《黃山之約》中降下帷幕,熱情好客的黃山人民張開雙臂歡迎五湖四海的車友、驢友來秀美黃山觀光旅游、快樂出游。
精彩的文旅推介會不僅展示了萬里茶道沿線九?。▍^)各地的特色,也讓人們更加鐘情這條被喚醒的“世紀動脈”。
文物游徑探索新模式
一路向北,跨越山河。
伴隨著一聲“啟動!”,所有參賽選手將在15天的時間里一路北上,觀茶道起源,賞萬里國景。
15天的賽事,橫跨南北的旅程,參賽選手們在比賽之余,將通過文物主題游徑研討會、文旅推介會、遺產地特色登山節、茶園露營節、茶道非遺展演、文旅講座沙龍、萬里茶道(草原)音樂節及頒獎盛典等活動,感受萬里茶道所承載的深厚文化內涵。
“修水·寧紅茶”2023'萬里茶道-環中國自駕游集結賽以茶葉貿易文化線路為載體,推動文物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挖掘凝練文物游徑主題,增益旅游歷史文化底蘊,讓“活”起來的文物融入人民生活,遺產保護與利用成果惠及億萬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