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民族報 記者 安寧寧 羅一萌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恩施州是如何貫徹落實的?
胡超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最近又進一步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這對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工作具有定向引航的重要指導意義。近年來,我們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恩施州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各方面,全面落實“五大任務”,各族人民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越來越牢固。
一是始終把牢民族工作的正確方向。我們深刻領會和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正確把握“四對關系”,堅持“增進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異性”的重大原則,突出“融”的鮮明導向,切實加強黨對做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的領導。州委、州政府多次召開會議,出臺系列文件進行安排部署,壓實各級黨委主體責任,完善相關制度機制,確保各項工作緊緊圍繞、毫不偏離工作主線。
二是全力推動恩施州高質量發展。我們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錨定“兩山”實踐創新示范區建設目標,加快推進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統籌四化同步發展,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補齊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短板,發展壯大生態旅游康養、清潔能源、富硒產業、生物醫藥、綠色新興產業等特色產業,確保在共同富裕和現代化建設路上不掉隊。
三是全力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我們充分發揮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各級黨校、支部主題黨日、學校思政課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融媒體等重要載體作用,加強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常態化開展多層次、多形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7月底,我們舉辦了“恩施州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歷史貢獻與現實路徑”研討會,來自全國各地的80多名專家學者聚焦主題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見,形成了建州40年來含金量最高的系列研究成果,必將對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產生積極影響。
四是持續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我們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示范縣(市)全域創建,州和八縣市全部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創建中,我們堅持聚焦主線,深化內涵、豐富形式、創新方法,探索“以創促融、以旅促融、以茶促融、以慶促融、以援促融”路徑,創新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我們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恩施各族人民同心共筑中國夢”確立為州慶活動主題,把州慶辦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大交融大團結的盛會。
記者: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和闡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指明了實現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的新路徑。恩施州是如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
胡超文:恩施州是國家重要生態功能區和長江中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地,生態保護紅線面積9870.84平方公里,占全省生態紅線面積26%,面積和占比均居全省首位。我們認真踐行“兩山”理念,加快推進“兩山”實踐創新示范區建設,扎實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加強重點生態項目建設,深入打好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污染防治攻堅戰,確保一江碧水向東流、兩岸青山四時新。如今,恩施州森林覆蓋率67.31%,居全省第三位,八縣市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穩定在300天以上,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居全省前列,25個國控、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保持100%,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清江獲評全國“最美家鄉河”。恩施州先后被評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成為全省唯一、全國第6個全域“中國天然氧吧”市州。
記者:建州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恩施州取得了怎樣的發展成就?
胡超文:建州40年來,特別是新時代10年來,全州上下眾志成城、感恩奮進,書寫了由封閉走向開放、由落后走向進步、由貧窮邁向小康的輝煌篇章,與全國全省同步踏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
一是匯聚了感恩奮進的強大合力。2020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湖北代表團審議時勉勵我們,恩施是富硒地帶,要利用好這一寶貴資源,把它轉化為富硒產業。這為恩施立足資源稟賦、推動發展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像全國援疆援藏一樣援恩,中央定點單位和北京、杭州、武漢等地傾情幫扶。我們積極搶抓國家西部大開發、東西部扶貧協作、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等政策機遇,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今日恩施,經濟加快發展、民族團結和睦、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各項事業蒸蒸日上。
二是走出了富民強州的特色之路。沐浴著黨的民族政策光輝,地區生產總值40年增長152.4倍。恩施成功入選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州、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名單,特色產業基地面積達700萬畝,“利川紅”獲評美國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特等金獎”,“恩施玉露”傳統制茶技藝及相關習俗列入世界非遺。清潔能源等主導性新型工業規上企業突破500家,建成3家5A級、21家4A級旅游景區和5家省級旅游度假區,入圍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今日恩施,資源優勢不斷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和富民優勢,發展后勁越來越足,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特色之路越走越寬。
三是實現了全面小康的歷史跨越。我們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全面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盡銳出戰打硬仗、攻堡壘,集中兵力拔窮根、奔小康,奪取了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10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4.3萬名貧困群眾搬進新居。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發生翻天覆地變化,“一管清水進農家”、村村通硬化路、村村通客車,農民住進安全房、吃上放心水、用上穩定電、連上互聯網,偏遠村落也能用上移動支付。今日恩施,脫貧成果日益鞏固,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正逐步變為現實。
四是邁出了對外開放的穩健步伐。我們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全力破除交通瓶頸,打開山門、聯通世界,滬渝、滬蓉、恩來、恩黔、利萬、建恩、宣鶴7條高速貫通恩施,總里程達588公里。宜萬、渝利、黔張常、鄭萬高鐵4條鐵路穿境而過。恩施機場通航25個城市,恩施航空口岸和海關正式開放。今日恩施,山不再高、路不再遠、地不再偏,天塹變通途,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成為祖國中部一顆璀璨的明珠。
五是繪就了城鄉巨變的嶄新畫卷。我們大力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優化城鎮空間布局,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做強州城、做優縣城、做特集鎮,城鎮化率逐步提高到48.38%。州城面積達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50萬人,躋身中等城市行列,被評為全國“十大魅力打卡之城”。特色縣城各具民俗風情,曾經的偏遠村蝶變為美麗幸福村。今日恩施,城鄉既有顏值,更有氣質,成為近悅遠來的宜居家園、旅游樂園、鄉愁故園。
恩施州40年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的結果,是歷屆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各族人民接續奮斗的結果,充分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無比優越,體現了祖國大家庭無比溫暖,展現了黨的民族政策無比正確。我們將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感恩奮進、踔厲奮發,奮力建設“兩山”實踐創新示范區,為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