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王瀟 黃柯)十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打出“加減乘除”服務組合拳,持續提升不動產登記工作質效,用足優化營商環境的“源頭活水”,激發十堰高質量發展“一池春水”。七年來累計辦理業務63.2萬件,發放證書(明)57.4萬本。啟用全省首本國標版電子證照、“一碼管地(管房)”被列為全省可復制推廣典型經驗,優化營商環境登記財產指標評價位于全省第一方陣。
在服務效能上做“加法”。推行上門服務、幫辦代辦等特色服務,設置“辦不成事”窗口,打造“不動產登記+公證”聯合服務模式;提供水電氣一體化過戶服務;拓展不動產登記信息在線可視化檢索和查詢服務,實現“以圖查房”;實行“多測合一”和聯合驗收服務,實現“交房、交地即交證”。2022年以來,已提供上門服務172次,開展“送證下鄉”活動3次,惠及村民300余人。開展“交房即交證”活動5次,解決5000余名業主辦證問題。
在辦理流程上做“減法”。實現80%業務“當日辦結”,企業間轉移登記實現“160”(1個環節、60分鐘內)辦結標準;開啟“一碼通辦”,依托“電子云簽”功能,實現全流程無紙化、電子化辦理;推行綜窗服務模式和“帶押過戶”服務。2023年以來辦理“帶押過戶”11筆,為群眾節省“過橋資金”成本50余萬元;聯合搭建“襄十隨神”一體化登記平臺,實現四地業務跨域通辦,并與省內全部市州(16個)和陜西2個市、河南2個市建立了“跨域通辦”合作機制,進一步減跑動、減時限、減成本。
在惠民品牌上做“乘法”。打造“十曉登”黨建服務品牌,2023年以來,黨員先鋒隊提供幫辦代辦服務246次,獲得錦旗15面,感謝信12封;打造首席服務品牌,提供全流程定制服務,業務平均辦結時限壓縮至90分鐘;打造智慧服務品牌,研發上線智能化查檔、打印一體機,實現查檔、繳費、打證、打印稅費票等功能一體化自助辦理。2023年以來,為企業和群眾提供自助查檔服務3萬余次、自助打證服務1.5萬余次。
在消除痛點上做“除法”。建立“證繳分離、證罰分離、證驗分離;一票否決制、承諾制、容缺制、并聯審批制”的“三分四制”制度,集中攻堅化解歷史遺留難題。七年來,全市持續化解345個項目,涉及業主63717戶歷史遺留辦證難問題;推行“一碼管地管房”機制,對房地產項目開展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及時發現、制止違建行為、杜絕“帶病房”上市銷售;打造智能化監管平臺,對業務辦理狀態進行實時監測,對登記人員進行“監、管、考、評”一體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