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陳衛勇)自2015年起在大悟縣紅畈村開展定點幫扶至今,國網湖北電力有限公司積極響應黨中央“碳達峰、碳中和”號召,增強履行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意識,使一個貧窮落后的小山村一躍成為全省首個“零碳村”示范標桿,把行業優勢轉化為履行社會責任的有益探索和初步實踐,助力湖北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集思廣益起點高,科學做好“零碳村”工作規劃
廣泛征求意見建議。“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新城鎮政府、駐村工作隊、紅畈村村兩委、黨員干部共同商議,結合紅畈四面環山、植物覆蓋面密度大的特點,利用山場林地為清潔能源開發使用提供地勢空間。發揮綠色學習、出行、生活方式,開展屋頂光伏惠民工程。制定了“結合村情,發揮屬地資源稟賦;結合企情,發揮電力行業優勢”的“零碳村”創建目標。
實地勘察做好規劃。組織國網湖北電科院專家團隊實地勘測,編制《孝感市大悟縣紅畈村2021年度碳排放核算報告》,滾動修編《助力紅畈鄉村振興“十四五”規劃報告》。經初步核算,紅畈村2021年度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為1080.93噸;減排項目二氧化碳減排量為474.47噸,實際二氧化碳排放量為606.46噸。
編制零碳評價標準。邀請專家團隊編制湖北省地方標準—《零碳鄉村認定與評價指南》,對零碳鄉村認定原則、流程、方法進行定義。通過對鄉村邊界內年度碳排放總量及年度碳減量的核算,進行零碳鄉村判定,拿出了一套村級碳排放量的核算辦法,總結提煉零碳村“123N”實施路徑。
強化協同勇擔當,穩步推進“零碳村”創建工作
建成全省首座鄉村光伏智慧用能示范項目。爭取公司專項資金,建成一座風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新裝3臺總裝機15千瓦的垂直軸風力發電機,充電站頂棚光伏裝機容量24.3千瓦,供應3臺60千瓦直流充電樁和3臺7千瓦交流充電樁,為村民新能源汽車充電。無車充電時,電能存放在儲能裝置中,能儲存200千瓦時電力。
建成屋頂光伏示范項目。爭取公司捐贈資金,成立紅畈村光伏發電有限公司,開發紅畈村屋頂光伏。截止6月底,紅畈村建成屋頂光伏20處、裝機容量575.065千瓦。其中,村委會4處、裝機容量118.8千瓦;村民16處、裝機容量456.265千瓦,項目運營期25年。
建成一個綠色全電校園。爭取公司捐贈資金,于2020年5月在金嶺示范區中心小學食堂內安裝容量15千瓦蒸飯車等電廚炊,總裝機容量25千瓦;于2021年5月在該校10個教室及會議室安裝碳晶板塊120塊,每個容量0.4千瓦,合計18千瓦;于2020年11月在該校教學樓、職工宿舍閑置屋頂5座,可使用建筑面積6843.6平方米,建成裝機容量為100千瓦的分布式光伏電站。
綜合治理手段減排減碳。爭取孝感市、大悟縣、新城鎮三級政府部門支持,開展植樹造林活動,種植樹木50畝,提升土壤碳匯能力。治理河道3.6千米、改造塘堰18口、景觀塘1個,有效解決了水體污染,實現了河道整潔有序、環境美觀。實施“坡改梯”規模達80.2畝,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減少水土流失。新建公廁11座、改造水井3口、危房26套,改善紅畈村居民的生活品質和居住環境。
示范帶動強引領,建成示范“零碳村”成效明顯
減排效益顯著。在農業生產方面,紅畈村污水處理率78.11%,較2015年提升36.12%;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89.26%,較2015年提升38.55%。在能源利用方面,電動汽車充電量達6.10萬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7.12噸。通過植樹造林、森林撫育等措施,森林覆蓋率達46.18%,較2015年提升18.13%。
經濟效益顯著。截至今年7月底,裝機容量320.84千瓦光伏電站2015年10月至今形成32.88萬千瓦時的光伏發電收益全部予以兌現,支付上網電費13.68萬元、補貼2.16萬元;電動汽車充電量6.10萬千瓦時,紅畈村集體收入從2015年3萬元增至2022年28萬元,人均年收入從從2015年1.14萬元增至2022年2.19萬元。
社會效益顯著。公司打造紅畈“零碳”示范標桿,形成零碳鄉村建設典型經驗,得到當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肯定支持,并先后接待省、市、縣級現場交流參觀“零碳村”活動51期、788人次。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人民網、學習強國、國家電網報、湖北日報等主流媒體宣傳報道“零碳村”典型做法和幫扶成效6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