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廖琪 陳紅革)“兩個月沒怎么下雨,田里曬得裂了縫,得虧高關水庫搶著修通了這段垮塌上十年的支渠并及時開閘放水,不然今年至少要損失三四十萬?!本┥绞胁芪滏傆窕蕪R村的種糧大戶晏老伯難掩內心激動,“這水不僅來得及時,還管得夠,明年還想再多承包點地。”
自7月以來,大富水流域持續高溫,降水量較往年同期偏少4成。地處高關灌區末端的應城市陳河鎮缺水嚴重,旱情超過歷史極值的去年,情況十分危急。面對持續蔓延的旱情,高關水庫于8月8日提閘放水,至8月28日關閘,整個秋灌持續22天。灌溉期間,共向灌區送水3332萬立方米。其中,向應城市輸水約2200萬立方米,向京山市輸水約1100萬立方米。
送水·高效
8月23日上午,省水利廳調研組赴高關灌渠抗旱一線調研指導工作,指出抗旱保豐事關民生保障底線、事關糧食安全大局、事關鄉村振興全局,近段時間高溫少雨,我省局部地區旱情嚴重,水利人要知責擔當,科學調度,及時供水,全力以赴打贏抗旱減災攻堅戰。
面對繁重、迫切的灌溉任務,為確保一渠清水盡快滋潤干涸的田疇,省高關局開展一系列工作部署保障輸水秋灌。“開灌伊始,省高關局就迅速召開灌溉工作動員會,提升思想認識。同時舉全局之力,從局各科室各部門抽調28名骨干力量,與灌區中心職工一道組成38人的抗旱攻堅隊,配合灌區管理中心,做好輸水保灌。而早在一個月前渠道就已清淤除障。”省高關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吳漢青介紹說。
8月8日上午10時開閘放水,8月9日上午6時,經過百余里的“長途跋涉”,20小時時間,一渠清水順利到達東、西干渠京山與應城兩市的交界線白沙口和八百湖,隨后,又經過16個小時的“旅行”,水頭就進入灌渠末端的應城市陳河鎮。光從時間上來說,就比以前提前了3到5天。
渠道過水速度快、水損耗小、灌溉效率高,成為高關灌區2023年秋灌的突出特點。
2023年,高關灌區不斷配套完善渠道、閘門、道路、橋梁等各項基礎設施。新堰沖渠頂運維道路的順利硬化,成為了當地老百姓的主要出行路,也順暢了一線抗旱同事的“測流之路”?!耙郧暗叫卵邲_去測流時,由于是泥土路,需要騎30分鐘摩托車,現在只需不到10分鐘就能到達測流點?!惫鄥^管理中心的廖睿說。
灌溉·堅守
“高關灌渠總干渠從渠首到曹武鎮牯牛山就長達46.3公里,再加上從牯牛山分別到白沙口和八百湖近10公里段面,沿途有15座節制閘、111個大小分水口,每天都要人值班值守,一時一刻也馬虎不得?!闭f到工作艱辛、責任重大,省高關局灌區管理中心副主任劉向陽深有感觸地說。
除了測流和啟閉節制閘、分水口之外,還要隨時清理渠中漂浮物、障礙物,以保證過水順暢。
同樣負責新堰沖段的杜檉說,開灌前一個月他們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到總干渠中清除水草和障礙物,“渠里有很多的苔蘚和淤泥,在清理時稍不容易腳就會打滑?!?span style="text-indent: 2em;">灌溉期間,省高關局灌區管理中心副主任吳超帶著6名年輕人,一直堅守在這里。
25年來,一直扎根在最基層的黨員陳東,目前正負責竹林灣管理段的巡渠查險、清雜除障、測流送水工作。
每天魚肚翻白的時辰,陳東和他的同事們就要起床,驅車加步行,來到分水口。打撈、除雜、測流,這是他一直所重復的工作。
“每天至少進行2次測流,同時根據灌溉需要還要第一時間到現場調控閘門和分水口的流量?!标悥|說,“大多數渠道都是這樣,只有一側通路。如果分水口和節制閘布置在路對岸,開閘放水,就要繞道,有時要穿過刺人的雜草,劃破手、劃破腳也是‘家常便飯’?!弊蚤_閘以來,灌溉管理人員24小時駐扎在各分水口附近,以便出現問題時,可以立即趕到現場。
汗水·責任
以渠為家,身體力行的老黨員,感染了一批抗旱“新兵”。
作為第一次參與到抗旱灌溉的高關灌區管理中心準00后的張騰來說,這是他們首次與灌區群眾面對面,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作為一名“水利人”肩上所擔負的使命和責任。
“我看到他們的田已經干裂了縫,如果沒有水,今年的莊稼肯定會枯死?!睆堯v說,秋灌十分緊迫,很多群眾都會問,什么時候水能到,糧食是他們計以為生的命脈。
歷時22天的秋灌已經結束,來自高關水庫的3332萬立方米清泉水,從渠首奔流100多公里,“解救”了被烈日炙烤近兩個月的30萬多畝干涸的田地。京山橋米和應城糯稻種植經受了嚴峻的考驗,預計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