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趙秀琳 通訊員鄭雄偉 韓軒)近日,在鶴峰縣走馬鎮千金村,湖北省地質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隊成功地打出了一口自流井,井深120米,日出水量達1200立方米,有效緩解了附近3個村莊(金龍村、千金村、汪家堡村)約1000人的飲水困難,同時也保障支持了300多畝農田的灌溉問題。“很高興能喝上潔凈甘甜的地下水了!”72歲的村民董相國激動地說。
鶴峰縣地處恩施到黔江的臺褶帶南東緣中段和長陽到秀山的臺褶帶北西邊緣中段的結合部,地形起伏較大,構造復雜。受地表巖性影響,大部分雨水會直接滲入地下或地下暗河,地表水較缺乏,為當地村民生活和農田灌溉用水帶來巨大困難。由于隔水層硅質泥灰巖和碳質頁巖不利儲水,而缺水區恰好位于隔水層,前期通過建井找水方式并未成功。
2023年5月,湖北省地質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隊承擔了鶴峰縣走馬鎮高標準農田建設(千金村機井)項目,得知當地百姓生產生活已被缺水難題困擾多年,立即抽調地質、水文及物探等精干力量,組建抗旱找水工作專班,發揮地質行業專業優勢,轉變思路,尋找導水斷層構造。
全面勘查后,勘探大隊決定將水文地質調查與物探方法相結合,并通過反復論證,最終確定含水斷裂構造與水井孔位,隨即開始鉆孔施工。水文地質鉆探期間,工作人員們懸著一顆心,每日查看巖心情況,判斷是否揭露含水層,希望能為村民們帶來干凈、充沛的水源。
經過近一個月的艱苦鏖戰,地標終于涌現出清澈的井水,檢測認定符合飲用水標準。“我們打心眼里感謝黨的領導,感謝湖北省地質局的專家師傅們!”村民們得知這一好消息后激動不已,不禁向勘探大隊的工作人員們連聲道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