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徐蕾 實習生 楊玲萌 宋梓倩 通訊員 張晶)9月17日,長江產業集團科技創新展覽在長江產業大廈一樓正式開展。展陳中心濃縮了長江產業集團的“高光時刻”,這座集顏值與實力于一身的展廳都有哪些亮點?
本次展覽對應集團功能和定位,由前言、后記,以及六大主體板塊組成。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知識產權墻,長江產業集團自改革重組以來,十分重視科技創新工作,累計持有授權的知識產權達到766項。知識產權墻的右邊是集團科技創新生態圈示意圖,它圍繞產業布局,形成了從湖北實驗室到企業研發機構,以及各類創新主體的生態體系;同時,長江產業集團加快對外引智建設集團智庫,延聘院士、專家擔任集團科技創新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企業科技副總,進一步完善自身的生態圈。
多維突破,新一代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展區重點介紹了北斗產業、LED產業升級、存儲半導體三大方向的創新。
其中引人注目的展品有原子鐘--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心臟”。長江產業集團與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院圍繞原子鐘產業化開展合作,正打造“器件—部件—設備—系統”協同發展的產業基地。與原子鐘緊挨著的還有衛星便攜站,它是長江產業集團正加快打造的全國首個通導遙時空信息智能服務平臺的關鍵裝備。
長江產業集團履行省屬國企使命擔當,加快實現向新一代新技術產業領域邁進,研發了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的長江存儲芯片,使用此芯片的系列產品都在展區中精彩紛呈。
深度融合,生物醫藥
生物醫藥展區主要展示了科研平臺的建設、各項技術成果及醫藥產品。
在生物醫藥領域,長江產業集團加快打造創新策源地、不斷完善成果轉換模式,實現科技成果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
長江產業集團主動承接省級江夏實驗室,發揮江夏實驗室生命健康策源的“源頭”創新功能,分階段推出6個科研平臺建設,形成多項技術成果。積極發揮廣濟藥業省屬國資平臺唯一生物醫藥上市公司作用,不斷完善“從技術到產業”模式,加快建設湖北MAH轉化中心,同步推進布局醫療器械領域,支持蘄艾特色產業發展,打造多元化大健康產業集群。
煥新升級,化工及新材料
化工及新材料展區主要介紹了集團在化工及新材料領域所取得的科技創新成果。
該展區最大的亮點就是將合成氨項目改造前的老廠區與技改后的新產線進行對比,以及正在實施的5G智能工廠,過去、現在、將來三個時態,形象鮮明地展示了科技創新巨大的革新能力。
同時該展區也是長江產業集團重點打造的產業板塊,采用行業最先進的工藝技術,強化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建設綠色建材和新材料產業基地,探索向無機非金屬材料和硅基材料領域發展。
搶占賽道,高端智能制造
高端智能制造展區重點展示了長江產業集團在新能源及智能汽車、船舶及航空航天領域布局。
武漢理工船舶設計、研發、建造的全球最大純電池動力的700TEU純電動集裝箱船正是此展區的代表。兩側展臺展示的是依托集團基金,投資引入的新能源及網聯汽車產業億咖通、芯擎等研發生產的系列創新產品,以及路特斯于今年交付的首款純電跑ELETRE車型。同時在此展區參與展示的還有一箭多星發射能力的快舟系列火箭。
增勢提能,清潔能源及生態環保
生態環保和新能源產業展區展示了生態環保及新能源方面的技術、項目的新發展、新突破。
在這里可以看見應城有名的風電項目,首次規模化應用“免灌漿干式連接技術”,每臺塔筒降本80萬元,綜合發電量提升3%,是技術成果轉化的典型成功案例。
獲得WLA世界景觀建筑獎的華僑城濕地公園修復提升改造工程也在這里被呈現,經過原位生態修復,濕地公園原黑臭底泥變成黃色,水質達到并維持在二類水質,透明度≥2.0m。
投影區展示的我省首創的鐵基液流儲能技術,該項目不僅被納入湖北省2023年新型儲能電站試點,也是全球首創的鐵/鋅基自分層液流儲能電池技術的首個大規模商用項目。
系統賦能,科創服務
科技服務展區主要介紹了長江產業集團積極履行省級科技創新培育孵化的主體職能。
該展區布展有集團科技創新要素資源地圖,從地域、類別等多個維度展示了集團創新要素資源,并以此作為對外科技創新合作的窗口。
科技賦能產業,創新筑夢未來。長江產業集團科技創新周的精彩遠不止于此,科技創新展作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邀您來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