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徐蕾 通訊員 張晶)9月18日,以“北斗領航、數字賦能、創新發展”為主題的2023北斗規模應用創新發展論壇在長江產業大廈舉行。該論壇由湖北省科技廳指導,武漢市武昌區人民政府、長江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武漢市武昌區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湖北長江北斗數字產業有限公司、國家空間信息智能服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武漢光谷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辦。
黨政領導、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200多名嘉賓共享盛典、共話合作,攜手推動北斗數字產業在湖北揭開新篇章、實現新突破。
長江產業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馬恒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他表示,作為湖北省屬產業投資平臺,長江產業集團致力成為產業升級引領者、創新驅動先行者、資本價值創造者。長江北斗公司是集團改革重組后設立的首家全資二級子公司,肩負著全省北斗行業垂直整合、打造湖北北斗企業“航母”的光榮使命,承擔著打造行業“戰略研究智庫、行業領軍企業、資源集成支點”的艱巨任務,承載著集團北斗數字領域的“百億夢想”。近半年來,集團依托長江北斗公司,走訪洽談全國50多家頭部企業,努力推動北斗數字融合,全力打造合作生態。
論壇上,多名重量級嘉賓發表主旨演講。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首席專家、中國衛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專家委員會高級顧問曹沖談到,構建北斗新時空服務龍頭公司,推進智能信息產業集群發展,實質上就是建設一個集戰略性、系統性、融合性、前瞻性、持續性、共享性于一體的頂天立地的大平臺。他說,北斗新時空服務龍頭公司的構建,一定要堅持與國家的“十四五”北斗產業發展規劃和2035年發展目標同步,也就是要構建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更加安全的體系。
此外,武漢大學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趙齊樂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展歷程及高精度規模化應用新趨勢”,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陳杰華就“微波原子鐘概況及芯片原子鐘進展”,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張寶成就“PPP—RTK:智能駕駛高精度位置解決方案”,中科星圖慧安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史經業就“從感知到決策:數字地球技術與應用”等主題分享了各自研究。
長江北斗公司執行董事鄭寒磊介紹,長江北斗公司以“以用為本 開放合作 創新發展”為理念,既深耕北斗規模應用領域,也統籌要素、搭建平臺、補齊短板,更致力于推動空天數據規模化應用和推動原子鐘產業化。他向全省北斗行業發出倡議:發起設立時空智能服務產業聯盟。聯盟以基準統一、數據融合、要素共享、產業賦能為宗旨,以建設面向產業的多元時空要素倉為使命,以打造全國時空信息智能服務先行示范區為目標。
武昌區作為本次論壇的聯合主辦方表示,武昌區緊跟國家、省、市戰略部署,布局發展數字經濟,立足武漢大學、中科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在北斗領域的科教、人才優勢,謀劃發展北斗應用產業這一細分賽道。武昌區正傾力打造的中科·武大智谷正加速建設,未來將打造為武昌北斗產業集聚的示范引領區;積極推動湖北省北斗衛星技術應用協會落戶,武昌北斗生態圈正加速形成。武昌區將堅持把最好的產業空間留給北斗產業,提供最好的政策和最優的營商環境,為湖北省突破性發展北斗產業貢獻武昌力量。
活動期間,湖北長江北斗數字產業有限公司的通導遙時空智能服務平臺、原子鐘等應用在長江產業科技創新周集中亮相,展現創新成果、播撒科學種子,吸引眾多觀眾駐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