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上打樁機正在施工。通訊員 供圖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鄭衛東)10月15日,走進黃石臨空區·還地橋鎮,到處洋溢著一派繁忙的景象:樓房在一天天“拔節生長”,道路在一天天“舒展筋骨”,這些火熱的場景,匯聚起借“機”發展、不斷奮進的畫卷。
光伏發電項目提速快跑
近日,在湖北華電大冶還地橋光伏發電項目施工現場,一根12米長的水泥桿,不到一分鐘時間,就穩穩地站立在水面上。在臨空區·還地橋鎮古塘湖上,水上打樁機正忙碌施工,起吊、定位、打樁一氣呵成,在它旁邊,一根根樁基組成了橫平豎直、排列有序的陣列。
“目前我們光伏場區正在緊張地施工中,每天的施工量大約在150根樁,這個項目采用‘漁光互補’的模式,也就是上面發電,下面養魚的模式。”湖北華電大冶還地橋光伏發電項目的項目經理李紅彪介紹,在魚塘上面進行光伏發電,被稱為“漁光互補”模式,它將光伏發電與漁業養殖相結合,是對清潔能源和土地資源的最大限度利用,也是實現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共贏的新型光伏漁業產業模式。
據悉,該項目裝機容量99兆瓦,總投資5.7億元,除建設2300畝的光伏場區外,還將建立一個8.7畝的升壓站。目前,升壓站樁基工程已基本完工。
“從光伏場區發出來的電,還不能夠直接并網使用,要通過這座升壓站,將電壓升高至110千伏以后,才能夠并入到電網中。”李紅彪解釋,“我們光伏廠區35千伏電壓,經過升壓站升壓至110千伏,然后才能輸送至民泉變電站。”
“本項目年度發電量在1.5億度,年收入大約在6500萬元,可以為當地增加稅收650萬元左右。”李紅彪說。作為大冶市規模最大的新能源光伏發電項目,全容量投產后,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4.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2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約15噸,減少氮氧化合物排放量約22噸。此外,每年還可減少大量的煙塵和廢水排放,節能減排效益顯著。
“本項目從今年9月份開工建設,預計11月份就可以開始發電。”李紅彪補充道,項目建成后將為臨空經濟區·還地橋鎮的工業生產和群眾生活,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增添綠色發展的后勁。
臨空醫院門診大樓主樓。通訊員 供圖
臨空醫院項目奮力沖刺
為了更好的滿足群眾就醫需求,提高醫療服務水平,臨空經濟區·還地橋鎮臨空醫院項目正按時間節點順利推進。目前,醫院門診大樓主樓已經封頂,工人正在進行室內外的裝修施工。
“門診樓是地上四層,地下一層,總體建筑面積是3.6萬方,現在外墻干掛鋁單板和鋁合金窗戶正在施工,里面在做內部裝修,水電、消防等都在施工,預計今年年底竣工。”臨空醫院項目經理樂劍平介紹,該項目總投資2.5億元,占地面積88畝,一期工程包括門診大樓、感染病大樓、污水醫廢處理中心、食堂等工程,目前所有工程的建筑主體已經完工。
在門診大樓后方,挖機忙碌作業,塔吊加緊安裝,項目第二期工程——住院大樓已經進入土方工程施工階段。
“樁基工程已經結束了,這個月土方工程全部做完,馬上就進入下一階段,底板結構施工。”臨空醫院項目生產經理游橋介紹,二期工程的住院大樓,地上15層,地下一層,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規劃設置400張床位。
“我們的工期只有413天,到明年大概11月份左右,所有的工程全部要做完。”游橋說,二期住院大樓項目已被納入大冶市2023年“十件實事”之一,整個臨空醫院項目,將按照二甲醫院的標準來建設。
搶抓機遇,借“機”騰飛。臨空區·還地橋鎮作為對接武漢光谷、武漢新城、花湖機場的橋頭堡和先行區,正全面推進臨空醫院、大冶一中臨空校區、軍山還建點、科創中心等一大批項目建設。優質項目不斷在此落戶,重點項目先后建成達效,臨空區·還地橋鎮正加速融圈入群,譜寫鎮域經濟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