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鄭衛東)稻谷黃,秋收忙。10月18日,在黃石臨空區·還地橋鎮南石村學文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千畝稻田里,一片片金黃色的水稻迎風搖曳,收割機忙碌穿梭其中。伴隨著轟隆隆的響聲,一茬茬水稻被源源不斷地“攬入懷中”,收割、脫粒一氣呵成。
“我們水稻預計產量在120萬斤左右,10月下旬可以收割完,為隨即而來的油菜種植提前做好準備。”學文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黃衛高興地說。
據了解,黃衛一家是南石村的種植大戶,今年流轉土地面積1200畝,跨2個村,并成立了大冶市還地橋鎮南石學文種養殖專業合作社,主要從事糧油、蔬菜種植與銷售等,以及對外提供農業社會化服務。
隨著技術日益成熟,合作社規模逐漸壯大,已基本實現種植全程機械化,配備有插秧機、收割機、打捆機、播種無人機等多臺套設備。“每天根據露水情況和天氣狀況下地收割,收完就運到我們新建的烘干廠里烘干。”黃衛介紹,本輪收割的稻谷經烘干、脫殼后,主要銷往鄂州、咸寧及大冶等地。
“看看這稻穗,比去年好多了,籽粒飽滿,空殼粒少,看著心里都高興。”黃衛說,水稻收割完后將進行冬季作物輪作,讓冬閑田變增收田,端牢“飯碗”,讓“糧袋子”更加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