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黃錚 通訊員杜曉慧 龍鈺)10月17日,艷陽高照,秋高氣爽。位于嘉魚縣魚岳鎮文廟山巷12號的文廟山小區,道路刷黑、草木蔥綠,新建成的鄰里中心設施齊全,文化廣場上充滿著歡歌笑語,其樂融融。
新建成的鄰里中心。通訊員 供圖
文廟山小區緊鄰嘉魚歷史文化根脈、紅色教育基地文廟山公園,屬原單位小區與居民區重新劃片的網格小區。該小區屬于典型的老舊三無小區,原單位辦公樓和居民樓較多,現有房屋74棟,居民367戶,846人,小區共有黨員54人。
近年來,針對小區內基礎設施陳舊、沒有物業公司管理、環境衛生差、亂搭亂建亂占亂停嚴重、鄰里關系淡漠等情況,文廟山小區堅持黨建引領,爭取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新探索推行黨建引領“121+N”工作機制,共同締造小區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
決策共謀,居民成為“話事人”
文廟山小區堅持黨建引領,創新小區治理推行“121+N”工作機制。“1”是在小區建立一套“縱向到底”的黨組織體系,“2”是選舉小區業主委員會和選聘優質的物業公司,“1”是探索成立“同欣圓”社區服務公司,“N”是建優若干個社會組織。
小區夜話。通訊員 供圖
這一工作機制使文廟山小區形成“一方引領”(小區黨支部)、小區業委會、社區服務公司和社會組織“三駕馬車”協同發力的良好治理氛圍。
為什么要成立黨支部?小區黨支部書記劉雙元解釋,因為能暢通黨聯系群眾“最后100米”,推動黨員干部帶頭參與小區建設。
今年,該小區開展了好幾次“星空夜話”,社區干部和小區居民圍坐在一起暢聊,其中有一次居民趙爭鳴表示樓頂漏水一直困擾大家,向黨支部反饋屋頂改造能夠加快進度。社區第二天就協調建設單位,改造工期保質保量確實提前完成。
屋頂改造樓棟懇談會。通訊員 供圖
據悉,小區已組織開展“星空夜話”“樓棟懇談會”“圓桌會”等60余次,商議老舊改項目、街坊鄰里服務中心建設、屋頂改造等,邀請“兩代表一委員”近100人次參與,為小區建設出謀劃策,形成了居民提、樓棟議、會議定、聯動辦的協商共治機制。
針對居民需求,積極爭取小區老舊改項目,改善小區居住環境,協調縣直單位閑置資產,建設小區黨群服務陣地及街坊鄰里服務中心,組織黨員帶頭參與小區環境衛生、糾紛調解、困難幫扶等工作。
依托小區街坊鄰里服務中心,充分發揮小區黨支部活動室的學習教育作用,通過支部書記講黨課、“兩代表一委員”講政策收民意等方式,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引導群眾積極參與。
發展共建,積極參與解難題
過去,小區樓棟是“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單元樓年久失修,房屋受損嚴重,房屋屋頂漏雨的情況始終得不到解決。
嘉魚縣住建局、縣機關事務局、魚岳鎮北街社區聯合小區居民共同參與協商,經多次商議,最終確定由縣委、縣政府項目支持70%,居民承擔30%,由36戶居民共同分攤。經過測算,4棟改造費用20.6萬元,36戶居民共同分攤改造費用約6.2萬元。
改造項目進行時。通訊員 供圖
“建設過程中,住戶紛紛投工投勞讓地出資,主動拆除違建15處。”劉雙元說,“居民左樂新常年在上海,他家在一樓,盡管樓頂漏水對他家沒有影響,但他還是堅決支持改造,得知樓頂改造需要分攤費用,他二話沒說就把錢轉給了社區。”
此外,居民葉世會自發監督工程質量,協調項目進度。如今每次劉雙元碰到他時,他都會豎個大拇指,說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
歷時五個月,小區基礎設施改造完成,道路刷黑3146米,綠化栽植40537平方米,鋪設雨污水管298821米,增加生態停車位35個,同時完成粉刷樓道、加裝照明設施、安裝小區門禁、增設文化活動場所等工作。
居民座談。通訊員 供圖
為解決小區日益增長的各類矛盾問題,社區探索成立社區惠民服務公司。目前,公司經營了愛心超市,啟動了廣告服務、相親交友服務、中介家政服務、快遞收發服務等業務,承接了文廟山小區的物業管理。
同時,充分發揮社區公共空間的增值服務使用權效益,探求社區治理中“公益”與“效益”的最大公約數。把小區各類技能人員、熱心負責的居民納入社區服務公司進行培訓和管理,用身邊的優質資源為居民提供優質服務,努力做好小區公共服務。
建設共管,服務群眾“零距離”
該小區以“小區內每項公共設施有人管、每件事情有人理、每個家庭有人聯”為目標,開展小區公共設施認領活動。將公共區域環境衛生、綠化等進行劃區管理,責任落實到居民個人,使“社區是我家、治理靠大家”成為居民群眾普遍共識和自覺行動。
支部黨員、業委會成員常態化在小區活動陣地值班,確保居民反映問題有人理,落實黨員聯戶機制,確保居民有人聯系。
居民為社區送錦旗。通訊員 供圖
社區工作者常態化下沉小區辦公,選優配強黨支部成員,選派縣直單位第一書記,落實“小區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和“1+10+N”黨員聯戶制度,充分發揮下沉黨員作用,全覆蓋落實黨員中心戶包戶,形成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良好氛圍。
“我們借此機會著手組建了業委會,實現了小區業委會委員、黨支部黨員交叉任職,書記、主任一肩挑。” 劉雙元說,“小區業委會成立后,協調‘紅色物業’公司進駐,升級小區物業管理。社區、居民、物業和共駐共建單位共同締造,把小區建設得更加美好。”
該小區還自發組建了“紅橙藍綠青白粉”七彩志愿服務隊,目前有132名志愿者,服務內容涵蓋教育傳承、環境整治、醫療健康、愛心互助、助愛圓夢、文藝宣傳和平安建設等7個方面,吸引6個社會組織入駐,通過志愿服務活動傳遞文明新風,讓群眾成為文明鄉風、美好環境和和美家園建設的主角。
效果共評,精細治理顯成效
文廟山小區先后開展了道路刷黑,雨污水管改造,停車場劃設,環境衛生整治等工程項目建設。具體效果如何?社區工作人員定期進行改造效果回訪,居民們現場評議、打分。
劉雙元表示:“我們堅持事從民需、策由民定、績請民評的原則,不定期組織居民和社會各方面力量對項目建設、活動開展情況進行全過程評價和反饋,邀請居民對網格(小區)治理、物業服務等工作進行評價。最近一次,居民們依然給予了滿分。”
最美評選頒獎。通訊員 供圖
同時,落實網格員下沉小區辦公,有效利用各方資源和力量,對物業公司服務、小區網格員工作情況、下沉黨員表現情況進行評價,督促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此外,還建立了小區居民雙向評價機制,實施居民評網格治理、物業服務,網格評下沉黨員、居民表現,建立居民誠信檔案。常態化開展“最美婆媳”“最美志愿者”等系列評選,讓群眾一起評、共同比、集中曬,對優秀者掛牌給予獎勵,推動形成家家爭比環境美、人人爭做文明人的良好氛圍。
成果共享,你美我美大家美
該小區組建了以小區第一書記、下沉黨員、社區干部、樓棟長、黨員中心戶、志愿者等組成的樓棟(片區)包保體系,開展健康守護、文明創建、平安建設、服務群眾、政策宣傳“五進”樓棟(片區)活動,將服務帶到群眾身邊、送到群眾家門口、落到群眾心坎上。
同時,積極協調共駐共建單位,社會組織和志愿服務隊伍等各方面資源和力量,常態化開展政策宣講、關愛互助、敬老孝親、創文創衛、文藝娛樂等各類活動。
書法活動。通訊員 供圖
依托支部活動場所,設立紅色記憶展廳、書畫娛樂、創咖聯盟、兒童之家、健康小區、積分兌換超市等功能室,黨員志愿者常態化入戶走訪、全方位扶老助幼,全天候調解糾紛。
截至目前,已為居民組織健康義診、免費理發等活動20余場,幫助困難家庭和孩子50余次,政策宣講入戶宣傳100余次,開展文藝匯演、百家宴等活動10余場。
劉雙元說:“咱們小區治理好不好,關鍵在于居民認不認可,我們不斷加強組織領導和治理體系建設,以樓棟(片區)為單元,促進居民相互認識、相互熟悉、相互了解,形成鄰里之間守望相助、居民和睦相處、團結友愛的和諧鄰里氛圍。”
百家宴活動。通訊員
今年3月2日,小區在文化廣場舉辦了“百家宴”活動,百余戶居參與。大家各個拿出看家本領,帶去了魚圓、魚糕、藕湯等近200道菜品。那天,小區文藝文化志愿服務隊還奉上精彩表演,現場溫暖有愛、其樂融融。“百家宴”一擺,“百家”成“一家”。
一樁樁民生實事、一件件民生喜事,文廟山小區的居民們看在眼里,喜在心頭,大家也由“旁觀者”變成了“參與者”,小區煥然一新,幸福感十足,大小事務都有回應,獲得感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