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馬麗婭 王浩)老舊小區改一改,就成了群眾心坎上的一件件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實事。10月31日,筆者游走在崇陽縣的街頭巷尾時,聽到當地群眾對老舊小區改造反響最多的是:“注重小細節”!
“吃人”的地磅不見了
“以前小區出口處是一處地磅,因年久失修,地磅底下已成大坑,時不時有人一不小心就掉坑里!”育紅巷居民黃樂保說。
育紅巷位于桃溪大道,由于歷史原因,過去這里被分成6個片區,各片區相鄰不相通,且違章搭建現象嚴重,道路破損、雨污橫流、安全隱患嚴重。
去年4月,育紅巷被列入老舊小區改造重點項目。項目啟動前,縣住建局召集居民利用晚上休息時間開展“星空夜話”,搜集改造意見。其中,很多居民反映地磅“吃人”一事!
隨后,這個話題被記錄下來,并被作為育紅巷改造中的頭等大事來處理。最終,地磅被拆除了,換成了嶄新的柏油路。
“生命通道”被打通了
走進該縣七星社區煤化小區,一條嶄新的五六米寬的道路,將門口兩棟小高層樓房隔開。
“這可是近200人的‘生命之路’!”小區居民黃正亮提高了音量。
這兩棟樓原本是連在一起的,出口僅一條不足4米高的小巷,消防安全隱患嚴重。前年小區內發生火災,消防車無法通行,導致火災沒能及撲救……
原來,煤化小區是二十多年的老舊小區,限于當時的規劃設計,小區道路狹窄,且無消防通道。那場火災的發生,也敲響了“打通生命通道”的警鐘。
該小區被列入崇陽縣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名單后,除了拆掉違章建筑、弱電線路入地改造、污水管道改造等老舊小區基礎設施改造之外,還重點組織人、財、物對標整改,全力打通“生命通道”。
最終,原本兩棟連在一起的樓,中間被拆出了一條足夠讓消防車進出的口子。
井蓋不再“恐龍抗狼”了
“以前,門前這個井蓋一踩上去就‘恐龍抗狼’地響,上面還有個破洞,一不小心就卡住小孩的腳!”在桃溪花園小區,年近80歲的謝大娘說。
謝大娘說的并非是個例。隨著使用年限過長,部分窨井蓋出現破損、缺失、彈跳異響、下沉等問題,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這種情況在老舊小區里尤其明顯。
“小井蓋”牽動大民生。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如何進一步科學統籌好井蓋布置,避免出現井蓋規格不統一,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這些是居民關注的焦點。
今年,崇陽縣將老舊小區里所有的井蓋進行統一規格、統一標準,并引進一種新型的“專屬訂制”井蓋。
這種井蓋,不僅外觀美,而且獨具崇陽特色:井蓋上印有崇陽青山水庫的圖案,下面印著“崇陽市政”四個字。
與舊井蓋相比,這種井蓋承壓能力強。它采用“一體化”設計,極大地提高了井蓋的承壓能力,降低了井蓋下降、松動、移位、掉落等病害的幾率,延長了井蓋的使用壽命,也降低了養護成本。
據悉,自2019年來,崇陽縣共申報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57個,涉及88個小區。在改造過程中,施工方拉滿弓、下足料,發揮“匠人”精神,充分為群眾考慮:
利用原有閑置場地,專門設置晾曬區;針對中老年人居多的情況,進行適老化改造,樓梯變坡道、小路變橡膠步行道;在施工過程中,各相關單位也通過設置樣板區、改進施工工藝等措施壓縮工期,減少對居民生活的影響……
“每一件小事都體現著民生溫度,讓群眾在提升獲得感的同時,獲得更多尊重,從而真正滿意!”天城鎮和平社區黨支部書記盧八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