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肖熠)“陶陽河水九道灣,灣灣流過姐身邊;牛背山路十八盤,盤盤隔斷哥哥面……”10月31日晚,一臺描寫紅二十五軍真實戰斗歷史題材紀實劇《叫一聲我的哥》,在革命老區英山縣閃亮登場,引得現場喝彩連連。
據了解,該劇根據紅二十五軍戰士宋大友與陶家河姑娘秋桂的愛情故事,呈現了紅軍在陶家河47天戰斗的場景及陶家河人民擁護紅軍,軍民魚水情的真實再現,通過甜蜜的愛情,襯托出戰爭的殘酷,歌頌了紅軍戰士不怕犧牲英勇殺敵的大無畏精神,展現了陶家河人民心向革命、熱愛紅軍的動人情結。
英山是片紅色的土地,在第一、二次革命戰爭時期,有11支紅軍主力以英山為根據地堅持斗爭,先后5次解放英山縣城。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李先念等一大批革命前輩,在這塊土地上留下了戰斗的足跡。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和中原部隊先后5次解放英山縣城。
英雄的英山人民“百折不撓、敢于斗爭,前仆后繼、不怕犧牲”。僅18萬人口的英山,先后有近10萬人次參加革命斗爭,有11680人參軍,組建了7支游擊隊,65支赤衛隊,8個模范連,為我主力紅軍輸送5個團加1個營共5000多人的兵力,2萬多英山兒女,其中,包括早期將領100多人(2個中央軍委委員、23位師軍級)獻出了寶貴的青春和生命。
紅二十五軍在英山縣陶家河戰斗了47天,建立了第五次反圍剿后鄂豫皖蘇區最后一塊革命根據地——陶家河革命根據地,打響了赫赫有名的“牛背脊骨”阻擊戰,在中國革命史和我軍征戰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毛主席稱贊:“為中國革命立下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