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個月,一家中國醫療企業攜膠囊內鏡機器人等產品亮相第31屆歐洲消化疾病周(UEGW2023)大會,引起廣泛關注,多國專家學者到訪展位表達合作意向。
金山科技企業外景。金山科技供圖
這家企業,就是位于重慶市渝北區的金山科技。在“陸海之約”全國網絡媒體重慶行——西部陸海新通道主題傳播(重慶站)活動中,記者看到,以膠囊內鏡產品為核心,金山科技已開發出60余項國際領先水平的醫療診斷診療設備,遠銷全球100多個國家。
借助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這些高新技術產品正陸續進入越南、柬埔寨、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市場,持續提升當地醫療水平,造福當地患者……
一粒“膠囊” 填補國內空白
做過傳統胃鏡的患者,常常談“鏡”色變。好在近年來,不用麻藥,無需插管,就能對胃部全自動檢查的“膠囊機器人”已經越來越普及。
這項患者福音,得益于“膠囊內鏡之父”王金山帶領金山科技團隊多年潛心研究和付出。
1998年,王金山成立金山科技后,就帶領團隊開始從事微系統相關技術的研究。2004年,中國首款膠囊內鏡在金山科技成功研發,打破了西方國家在膠囊內鏡技術上的技術壟斷,填補我國技術的空白。
金山科技“膠囊機器人”部分產品。華龍網記者 王慶煉 攝
消化病患或受檢者通過口服膠囊藥丸大小的膠囊內鏡,就可以完成無痛、無創、無需麻醉、無交叉感染的消化道影像學檢查。
“體積小、重量輕的膠囊內鏡通過患者口服進入胃腸后,拍攝消化道圖像供醫生診斷。其無痛無創無需麻醉的無線檢診方式,克服了傳統推進式內鏡體積大,檢查過程痛苦,患者耐受性差等缺陷。”研發人員介紹。以小腸為例,小腸是消化道檢查的“盲區”,胃鏡和腸鏡都無法檢查到全部小腸,膠囊內鏡已經成為國內和國際上檢查小腸、診斷小腸疾病的主要技術手段。
采訪團在金山科技參觀。華龍網記者 王慶煉 攝
憑借核心科技,2021年,金山科技入選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22年,入選工信部、國家藥監局“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創新任務”牽頭單位,成為國產創新型微創醫療器械的代表企業。
重視研發 做到全球領先
填補國內空白,金山科技是如何做到的?
創新是企業前進的動力。企業負責人介紹,金山科技每年都要投入銷售額的15%~20%作為研發費用,建立金山醫療技術研究院,核心專家團隊120余人,設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產學研用全方位整合各領域專家,展開數字化醫療器械開發。
光學部件質量檢查。金山科技供圖
在這里,建立了“醫療數字影像”“醫療人工智能”“醫療微系統”“醫療機器人”“醫療互聯網”“醫療大數據”六大產業技術平臺。
完成包括863計劃在內的40多個國家級科研項目,現已累計申請專利1200多件,其中發明專利400多件,產品獲國家科技創新二等獎及國內外多個技術創新獎項。
目前,金山科技95%以上產品實現全球首創或技術領先,打破了西方國家在多項醫療器械上的技術壟斷,先后被科技部授予“國家創新型企業”“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被發改委授予“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基地”,被財政部授予“國家技術成果轉化基地”。
抓住機遇 共享科技成果
重慶市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接點,渝北區位優勢、產業優勢、體制優勢明顯。利用所在地理優勢,加強“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經貿合作,金山科技正推動產品和技術走向全球市場。
10月中旬,金山科技團隊攜消化道全系列產品出席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第31屆歐洲消化疾病周(UEGW2023)大會。包括ManoalpHa胃腸動力測壓系統、SC100小腸膠囊內鏡等產品受到廣泛關注,多國專家學者到訪金山展位表達合作意向。
金山科技智能工廠數字醫療設備生產線上的工業機器人。金山科技供圖
“首先,重慶的區位優勢使金山科技能夠更好地融入全球經濟體系。”企業負責人介紹,憑借地理位置優勢,金山科技加強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經貿合作。產品和解決方案除了遠銷歐美各國,還進入了新興市場國家,在俄羅斯、印度、巴西等國獲得醫院認可,共服務于100多個國家6000多家醫療機構。
“其次,重慶的產業優勢為金山科技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政策優勢為金山科技提供了良好的創新環境。”該負責人表示,重慶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進“33618”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目標,為企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市區兩級政府的支持下,金山科技先后得到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部委認可,成立了微系統醫療器械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膠囊內鏡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科研高地,項目多次入選國家“863”計劃,成長為中國數字醫療技術行業的領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