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承國去找衛衍兵了解其近期的養魚情況。左乙辰 攝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左乙辰 通訊員 肖孝鑫)“老衛,有什么困難直接給我打電話,或者到村委會找我啊。”11月10日下午,大冶市城鄉居民和社會保障局駐村第一書記胡承國來到花市村,脫貧戶衛衍兵和妻子正頂著蒙蒙細雨栽油菜,魚塘邊一片與甘蔗一般高的甜香草是他們栽種用來喂魚的“飼料”。
衛衍兵與胡承國所說的方言與大冶城區稍有不同,有著果城里山區的方言特色,同樣的鄉音讓這個自強的殘疾人在與胡承國的交流中少了許多拘謹,多了一份親切。
以產業“底色”擦亮發展“成色”
花市村位于幕阜山脈以南的殷祖鎮,與劉仁八鎮相鄰,東連陽新三溪鎮,316國道和大廣高速穿村而過,是一個美麗的村莊。
革命時期,殷祖走出了大量革命志士,而花市村是著名的“蘇區”,也是開國中將余立金的故鄉。
胡承國是殷祖鎮胡六村人,他熟知這里的山山水水,“我們的駐村工作思路從一開始就非常明確。”
他介紹,駐村工作隊每年開年都會制定好幫扶計劃,解決群眾的訴求;制定產業規劃,幫助村集體提高收入;安排就業崗位,幫助脫貧戶務工增收。
當前,花市村建起了260畝的白茶種植基地、1034畝的油茶種植基地及260畝的水果基地。“今年,僅這三塊的租金便可為村集體增收4.2萬元。”胡承國介紹,此外,在今年的白茶采摘季節,村民們上山采茶共增加務工收入20多萬元。
胡承國介紹油茶種植大戶的加工廠建設情況。左乙辰 攝
這些只是花市村產業發展的基本盤,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油茶種植大戶孫欽忠的加工廠已于今年9月份開始建設,建成后,加工廠可優先安排8-10名監測戶和脫貧戶就業。
除此之外,駐村工作隊還將職業技能培訓班和招聘會開到村里,重點培訓古建類相關技能,為殷祖古建輸送專業技能人才。
“花市村的資源稟賦并不突出,但這里的群眾吃苦耐勞,只要循循引導,村民們的生活肯定會越過越好。”胡承國說,如今的花市村通上了自來水。跟過去相比,村容村貌大為改觀,村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眼下,花市村三大種植產業在穩步發展,如何針對地域特色,進一步將花市村打造成紅色旅游集散地的計劃也在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一班人的心中開始醞釀。
胡承國介紹,2022年,花市村村集體收入7.9萬元,今年有望達到10萬元。
余立金將軍生平事跡陳列館。左乙辰 攝
以山水“資源”盤活發展“資本”
將軍故里花正興。
花市村作為南峰片區中心村,也是陽新、咸寧、大冶三地交界處,自古就是交通驛站,商業發展較為繁榮。
據介紹,近幾年來,花市村以鄉村振興為抓手,積極爭取各項政策扶持項目,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先后刷黑村級公路1.5公里,擴寬鄉村公路0.8公里,建設文化休閑廣場5個。
今年5月9日,余立金將軍生平事跡陳列館正式開館,成為周邊村民接受紅色教育的基地之一。
“自開館以來,前來接受紅色教育的學生、黨員干部絡繹不絕。”余信欽灣理事長余建河介紹。
沿著陳列館前的鄉道望山而行,就是龍泉洞,“花開洞口,水到人間。”洞口旁的一巖壁上書。
南峰山泉水飲用品有限公司。左乙辰 攝
洞口內置一管道,將水引至鄰洞而建的南峰山泉水飲用品有限公司。該公司生產車間內,天然的山泉水經過一道道工序,被灌裝至飲用水桶中。
在該公司門口,“陜西省茶文化研究會飲茶推薦用水”的牌匾特別引人注目,“水好,很多人都直接過來取水用于泡茶。”一名公司員工介紹。
南峰山泉水飲用品有限公司由衛祥港和衛祥岱兩個灣子引進,花市村集體占股10%。目前,該公司主要為企業定制桶裝飲用水,正常生產后,村集體每年可分紅3萬元。
“未來,花市村將通過發展碧峰合作社水果采摘、龍泉洞自然景觀和將軍陳列館等鄉村休閑旅游項目與南北二山旅游資源串聯,逐步形成以花市村為中心的鄉村旅游集散地,”胡承國表示,村民可以通過創辦農家樂,銷售土特產等方式增加家庭收入。
山好,可發展旅游;水好,可發展產業;路好,游客才愿意來。這些就是胡承國帶領的駐村工作隊引領村民們正在走的鄉村旅游生態富民之路。
龍泉洞。左乙辰 攝
以幫扶“真情”彰顯為民“深情”
談起駐村工作與基層群眾打交道的最深感受,胡承國用了三句話來概括:民情,要用腳步去丈量;民意,要用真情去感悟;民心,要用行動去溫暖。
衛衍兵家的魚塘離當地有名的龍泉寺不遠,水也來自經年不絕的龍泉洞流出的冷泉水,水質清冽,適合養殖一些高價值的冷水魚。
在胡承國的印象中,衛衍兵雖然身患殘疾,腿腳不便,卻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要不是一場病,老衛可能還在打豆腐。”
“衛衍兵很能吃苦”,胡承國介紹,“他每天晚上10點半開始做豆腐,第二天凌晨4點半鐘就騎著三輪車沿途叫賣,從來沒有因為生活困難而抱怨過。”
2022年,衛衍兵突發腦梗,所幸救治及時,“人保住了,但也不敢再打豆腐了。”于是,他第一次主動找到駐村工作隊,“想做點輕松一點的事,能不能幫忙讓我搞養魚和養豬。”
衛衍兵的訴求很快得到駐村工作隊的支持,在胡承國等人的努力下,幫他爭取到5萬元的小額無息貸款,購買了魚苗和豬仔,“我雖然是個殘疾人,但不是懶人。國家幫扶是有限的,還是要靠自己的雙手改變生活。”
看著水面潔凈的魚塘和周邊梳理得井井有條的菜地和淋著雨還在栽油菜的夫妻,讓來訪者對兩人無不心生敬意。
“下一步,我們駐村工作隊將加大技術培訓,幫助村民打開農特產品銷售渠道,積極引導群眾發展特色農業,調整產業結構,讓越來越多的群眾走上致富路。”胡承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