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肖路、程海恩)今年以來,國家稅務總局武漢市稅務局緊扣王軍局長“要進一步下功夫,建設好新時代‘楓橋式’稅務所,把疑難事項、矛盾爭議盡早盡快盡好消除,既為納稅人繳費人辦實事辦好事,又鞏固優化稅務部門為民服務的良好形象”的要求,聚焦高質量化解矛盾爭議這個中心目標,打造以“先鋒模范點、爭議調處室、兜底服務崗、精準服務包、成長積分表、共治協作網”為核心的基層治理“工具箱”,構建武漢稅務新時代“楓橋式”稅務所建設“360”工作體系。
“3前”工作法:以“速”治“訴”更有力
“感謝稅務人員的大力幫助,沒想到江夏區稅務局主動幫助聯系其他單位,加班為群眾解難題,這樣的服務真是太值得稱贊了!”拿到代開的增值稅發票后,王先生非常開心。
據悉,由于王先生通過競拍方式取得了江夏區某單位的一輛二手車,在代開發票時賣方單位數據信息出現異常,同時財務人員在外地無法到場,導致發票無法正常開具、過戶手續難以進行。了解到家住外地的王先生面臨的困境后,江夏區稅務局第一稅務所的“青楓化語”團隊立即啟動“沒辦成,我來幫”訴求響應機制,專項報送運維解決數據問題、主動聯系賣方負責人完成發票代開全流程,在稅費訴求激化前將問題化解在窗口、解決在萌芽。
江夏稅務局“青楓e夏”黨員先鋒崗
不斷前移工作重心,推動稅費服務由“治已病”向“治未病”轉變,今年以來,武漢市稅務局緊扣新時代“楓橋精神”核心要義,堅持用好納稅繳費服務投訴暨輿情分析改進機制,探索建立“預測走在預防前、預防走在調解前、調解走在激化前”的“三前”工作法,全速將稅費訴求解決在基層、處理在未然,實現全市稅費訴求數量由最高峰時的每周281件下降到如今每周157件,同比降低達43%。
“6”方面載體:矛盾爭議化解更有“器”
“稅費優惠政策的落地落細,讓我們企業上市更順利,發展更有信心,稅務干部還不忘給我們送來了定制版‘紅利賬單’和‘納稅信用風險清單’,服務周到,非常感謝!”來自武漢中科瑞華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胡經理在感謝信中對武昌區稅務局徐家棚稅務所的服務由衷點贊。
武昌區稅務局運用“三前”工作法,走進企業問計問需
胡經理感受頗深的“紅利賬單”和“納稅信用風險清單”是武漢稅務建設新時代“楓橋式”稅務所創新“360”工作體系搭建的六方面載體其中的“精準服務包”。此外,武漢稅務還按照系統化、可操作的基本思路推出“先鋒模范點、爭議調處室、兜底服務崗、成長積分表、共治協作網”等具體載體,形成了承接新時代“楓橋式”稅務所建設“五治”要求,納稅人有感、稅務干部有為的“工具箱”。
武昌區稅務局第一稅務所“兜底服務崗”點對點輔導納稅人
武漢市各區稅務局以六方面載體為抓手,涌現出“李菁小分隊”“青楓e夏”等黨員先鋒團隊,培育出143名具有法律職業資格的稅務干部從事專業化稅費爭議調解,在全市辦稅服務場所設立“沒辦成,我來幫”兜底服務窗口,依托“全周期全鏈條全方位”干部培養機制為敢于面對、善于化解矛盾爭議的基層干部“積分賦能”,聚焦民營企業建立“商會稅務服務專員”訴求響應機制……借助一系列創新性工作機制,推動新時代“楓橋精神”在武漢稅務蔚然成風,化風為俗。
爭議問題動態清“0”:落實“楓橋經驗”更有效
武漢稅務以納稅繳費服務投訴暨輿情分析聯席會商機制為核心,形成“遞進應對、點面結合”的矛盾爭議化解格局。一方面,通過“沒辦成,我來幫”兜底服務機制化解80%的到廳訴求事項,依托公職律師涉稅爭議調解中心應對20%的疑難復雜事項,另一方面,落實“全口徑歸集訴求、全鏈條管理訴求、全覆蓋開展回訪、全方位轉化運用”的“四全”訴求分析改進機制,實現矛盾爭議全閉環處理,通過市、區聯動努力實現矛盾爭議問題動態清零。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稅務局通過訴求分析,識別出企業破產清算涉稅事項這個高頻復雜訴求,該事項專業性強、情況復雜,一旦處理不當容易進入行政復議甚至行政訴訟環節,導致納稅人合法權益維護成本大幅增加。為高質量將企業破產清算涉稅事項解決在基層,該局依托“光谷稅援站”建設,借助由公職律師、三師人員、律師事務所、高校等聯合成立的稅法服務與研究中心團隊,專項處理企業破產清算涉稅事項,實現轄區內相關事項局內解決、高效處理。此外,該局還主動融入光谷優化營商環境法治服務中心和“光谷法治營商”微信小程序等線上線下平臺,為納稅人繳費人提供多種訴求解決渠道。
“圍繞新時代‘楓橋式’稅務所建設要求,我們建立了‘黨委總抓、五維共建’的組織領導體系,強化了‘串聯驅動、并聯支撐’的責任體系,在市、區、所三級稅務部門之間形成有機整體。今年,全市有34個稅務所、辦稅服務廳主動申請創建新時代“楓橋式”稅務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擘畫為民服務‘楓’景已成為武漢稅務的共識”,武漢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黃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