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符堅)由湖北美術館、美術文獻藝術中心共同主辦的“第六屆美術文獻展:歸墟與維度”于11月24日開展。
此次展覽由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劉旭光擔任策展人,湖北美術館館長冀少峰、美術文獻藝術中心負責人劉明任藝術總監,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湖北美術館藝術總監傅中望任展覽總監。夏梓、吳垠、李新鐸、符堅、劉鴻蕭組成策展團隊。
首屆美術文獻展創立于2004年。自2007年起,湖北美術館與美術文獻藝術中心開始合作共同打造品牌三年展項目“美術文獻展”,這其間,“美術文獻展”持續參與、記錄與見證著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歷程,而視覺藝術表達和傳播的發展創新,也相對客觀地呈現出時代浪潮中藝術探索與實踐的思考軌跡。
“第六屆美術文獻展” 主題為“歸墟與維度”,“歸墟”一詞來自《山海經》,是指東海的水不斷的被“歸墟”這個地方所吸吮進去,而水的行止并不清晰,這是一個循環的系統即走進虛無。今天在對宇宙探索中,“歸墟”的概念也在表示宇宙黑洞吞噬著星系,也是在無窮無盡的變化中產生新的物質,如此不斷循環往復。在整個宇宙大的循環里,人類生存在三維空間之中,但我們的精神追求方向卻是超越我們生存空間的,并在多維度的空間中思考問題,這也就是我們的藝術創作的世界。今天在數字時代的大背景下,對藝術探索和思考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本屆展覽定位為新媒體藝術,是因為新媒體藝術在近二十年中得到了非常深入的發展,并且已經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另外,參展藝術家的選擇主要在東方的大背景之中,是從我們的角度出發選擇看世界的方式。
何云昌《石頭英國漫游記》 。通訊員供圖
保科豐已 (日)《雪上痕跡》。通訊員供圖
高世強《山水:富春江作為方法》。通訊員供圖
本屆展覽共邀請100余位藝術家參展,設“空間/場域”“光影/媒介”“形式/跨界”“語言/對話”四個單元,分別在湖北美術館、美術文獻藝術中心展出。展場內,新媒體與傳統藝術樣式的有意味并置,藝術與科技新生空間內的相映成趣,歷史與未來交織鏈接后的可能性延展,都充分體現了策展團隊與藝術家智慧合力下以多元創新之態引領新時代審美風尚的視覺思考與有力實踐。
展覽展出期間主辦方還將推出相關的公共教育活動。展覽將展至2024年3月10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