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水共治,林長引領。
湖北省委書記王蒙徽、省長王忠林日前共同簽署總林長令,部署做好當前林業重點工作。
今年年初,湖北省政府召開常務會議,聽取并部署全面推進林長制工作。湖北省委召開常委會會議,專題聽取全面推進林長制工作情況匯報,強調要統籌抓好林長制、河湖長制,持續推進國土綠化提升、森林經營提質、森林資源分類管理,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厚植湖北綠色根基。
一年來,湖北15位省級總林長先后赴責任區域巡林,帶動全省五級林長累計巡林7.6萬次,解決實際問題2637個。
林長制成為強勁引擎,引領湖北林業高質量發展。
開展國土綠化攻堅
黨的十八大以來,荊楚大地迅速掀起國土綠化大會戰、攻堅戰。
綠滿荊楚行動、精準滅荒工程、長江兩岸造林綠化、國土綠化攻堅提升行動……一波波造林綠化行動接茬落地,從山下到山上,從長江兩岸到漢江、清江流域廊道,全省累計完成造林1290.5萬畝。
2023年,王蒙徽、王忠林兩位省級總林長分別下鄉巡林、調研,指出局部地方荒山仍然較多、森林質量整體不高,要求持續用力攻堅。
《湖北省國土綠化質量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適時出臺,省政府召開專題視頻會進行部署,省林業局組織荒山綠化現場會加快推進,聚焦重點區域山體、水岸、通道、鎮村加快綠化提升,解決最難啃的“硬骨頭”。
全省高標準完成營造林307.8萬畝,占年度計劃的107.7%。
推進森林質量提升
省林業局直屬國有太子山林場,高高的馬尾松下,一株株楠樹形成1米多高的亞林層。
經過幾年探索,湖北森林質量提升工程開始顯現成效。
2017年,湖北實施中德財政合作項目,在谷城、鐘祥等5個縣(市)開展目標樹近自然森林經營試驗,完成面積14.6萬畝。
2020年,國家林草局啟動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湖北省太子山林場、京山市虎爪山林場被納入其中。
2022年,湖北省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300萬元,整合部分森林撫育資金,啟動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十百千”工程:連續10年,每年選取100個國有林場,每個林場實施1000畝森林經營。當年,全省共有102個國有林場開展森林經營,實施面積達16.4萬畝。
今年,國家林草局森林經營試點擴面,湖北又有15個國有林場被納入試點。省林業局出臺《湖北省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實施方案(2023—2025年)》,指導15個試點林場編制森林經營方案,總結前期經驗,出臺規范標準,強化示范引路。
目前,湖北已探索總結7種森林經營模式,出臺了《馬尾松目標樹經營技術指南(試行)》地方標準,《櫟類混喬矮林目標樹經營技術指南(試行)》已進入立項評審。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基于目標樹經營的林分結構調控關鍵技術及應用”成果經專家認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截至11月底,全省今年已完成森林經營作業面積5.85萬畝,占計劃的90.6%。
監測顯示,試點經營區域內林木密度得到合理優化,生長速度明顯加快,森林蓄積量顯著增加,天然更新得到改善,林分穩定性逐步增強。
密織資源防護網
隨著林長責任網格化、護林員巡護網格化、森林防火網格化……一張張森林資源防護網密織進荊楚大地的青山綠水間。
2022年3月15日,湖北省林長制辦公室首次向各級林長印發《森林督查問題整改情況通報》。各級林長紛紛簽批,走到森林督查前臺。咸寧市雙總林長每周聽取進展情況匯報,分管林長每天調度,解決疑難問題。浠水縣召開縣、鄉林長專題會,分級分片落實責任。
2023年9月1日,湖北省林長辦通報了全省掛牌督辦的5起典型案件。一年來,3個森林資源監督辦事處向各縣(市)發出督查整改通知書53份,打擊毀林專項行動共依法查處違法案件1320起,一張護林法網扎根各級林長和廣大干部群眾的意識中。
近兩年,湖北連續遭遇夏秋季長時間高溫干旱天氣,森林火險等級持續走高。各級林長組織開展森林防火“十大行動”,實施森林防火“20條”措施,加快推進防火阻隔帶建設,牽頭建立中部“六省一市”森林防火聯防聯控機制,織密森林防火網。全省連續14年沒有發生較大以上森林火災。
各級林長分片把守,開展網格化防治,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實現疫區、疫點、發生面積和死樹數量“四下降”,3個疫區實現“摘帽”。
今年,湖北以建設林長制信息化平臺為契機,將過去分散建設的各類平臺整合,高起點構建空、天、地、人“四位一體”的立體化監管信息網。全省223個國有林場、270個自然保護地裝上了“天眼”,配備了無人機。沉湖國際重要濕地安裝智慧監控設備,通過觀行辨聲識鳥,成功解鎖候鳥觀測“黑科技”。
統籌流域綜合治理
湖北水系眾多,是長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重要的生態屏障。
今年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印發《湖北省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守住生態安全底線。5月,湖北省林業局印發《林業實施方案》,著手繪制流域林業安全“底圖”,推進山水共治。
枝江市累計投入約8億元,實施金湖濕地生態修復項目,統籌實施流域源頭減排、退漁還湖、水系連通工程,并重建湖泊水生植被,每年有10萬多人次到金湖休閑游覽,還吸引全球極度瀕危的青頭潛鴨來此棲息。
竹山縣加大堵河流域生態治理力度,建設以堵河為軸線的生態文化長廊,在沿線河灘建起城西、濱河、南門、將軍潭等6個濕地公園。
《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舉辦一年來,湖北新增2處國際重要濕地、3處國家重要濕地,4頭遷地保護的江豚首次被野放進入長江,智慧管護快速推進。
這是各級林長、河(湖)長全面履職的結果。2023年,湖北省林業局與省水利廳、潛江市政府在返灣湖國家濕地公園舉辦了“愛我千湖 綠滿荊楚”活動,聯合開展巡林巡湖,“兩長”聯動獲取新的經驗。
推進林長制走深做實
“推進林長制,關鍵在長,成效在實。”荊門市東寶區林長辦負責人說。東寶區對區、鄉(鎮)林長實行積分制考核,每季度在“四大家”領導聯席會議上公布考核結果,督促區、鄉(鎮)林長把林業資源保護發展責任扛在肩上、落到日常。
2022年,湖北將林長制考核納入全省重要工作考核范圍,納入市、縣黨委政府考核指標體系。省政府安排2000萬元,對考核排名居前的2個市(州)、5個縣(市)給予督查激勵,營造務實重行、比學趕超的鮮明導向。十堰市、荊門市等地對考核結果靠前的縣、鄉(鎮)給予以獎代補,丹江口市實行季度考核末位懲戒。
至此,有責任、有目標、有抓手、有考核、有激勵,湖北林長制形成了完整的工作閉環。
2023年4月,湖北省林長辦印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完善林長制實施的通知》,推進林長制規范化運行,防范形式主義傾向。
全面推行林長制兩年來,全省5.67萬名林長巡林13萬余人次,守護1.39億畝林地資源,解決林業保護發展重難點問題5000多個。
“林長+河湖長”“林長+警長”“林長+線路長”“四長+兩員”等“林長+”協作聯動機制應運而生、落地見效,為林長制注入新的動能。
各地創新舉措不斷涌現。
宜昌市組建林長制工作宣講團;十堰市對林相季相改造實施成效好的城區給予1000萬元資金獎勵;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3101名林長圍繞森林防火、涉林問題整改銷號、植樹造林等重點工作開展精準化巡林;神農架林區林長先后對22個包保責任區開展明察暗訪,強化跟蹤問效;咸寧市等地全域設立鄉鎮林長辦,荊門市東寶區130個有林村全部設立村級林長辦;赤壁市落實動態調整護林員、網格責任到人到崗、網格物資應配盡配3項措施;丹江口市將林長制工作融入流域綜合治理,統籌推進“兩制”協同、“雙長”共巡。
林長制正在湖北全面見效。(通訊員 陳永生 徐凡 董家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