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阮瓊 曾達飛 通訊員 周志林)“郭醫生,我最近耳朵灌風一樣嗡嗡響是怎么回事?”“醫生,我頭痛得很。”“郭醫生,你看看我這手,是不是要換藥了?”……
12月9日,晨光熹微,郭懷德來到鄂州市西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早早忙開了。他數次起身想去倒杯水,卻每每被前來就診的患者絆住腳步,直到大堂前來就診的人逐漸散去,郭懷德這才喝上一口水。
提前一小時到崗,接診更多病人
“西山街道這一片是老城區,轄區老年人多,睡覺少醒得早,附近村的老人有個頭疼腦熱的,早早就來排隊等候了。”郭懷德說,為了不讓老年人久等,自工作后他每天堅持提前到崗一小時,而這個習慣,他已經延續了20余年。
郭懷德于1974年出生在鄂州市澤林鎮建新村。1996年7月,他自咸寧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后,被分配到當時的石山衛生院(現鄂州市西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為一名全科醫生。
“當年我二十出頭,哪怕很多知識在學校學過,真到上手的時候心里還是怵得慌,怕診療不準確延誤病情,也怕出醫療差錯,還怕患者出現輸液反應。”郭懷德自嘲道,“但好在有一位老醫生一直帶著我,見的多了,我也更有底氣去面對眾多老百姓。”
據郭懷德介紹,全科醫生看病的范圍深度可能不夠,但是廣度一定是夠的。一天門診看下來,可能什么都會碰到,上到頭皮起疹子,下到腳氣濕疹,什么痔瘡、牙痛、胃脹、高血壓等等天天見。
“社區看病的90%是附近的老年人,大部分是慢性病配藥,也有很多附近的居民圖方便,會就近到社區初診。”郭懷德說,目前轄區差不多有9000多名65歲老年人,最多時一天接診近百人。“累肯定是累的,但獲得感和成就感也是實打實的。”
提前一小時出發,照顧孤寡老人
1998年冬天,24歲的郭懷德接到緊急任務,西山街辦老年公寓里,一名“五保”老人喂豬途中摔傷了腿,急需醫生前往救治。
“那天雪下得厚,得有成年人一掌的厚度,天冷的不行。”郭懷德一邊比劃著一邊回憶道,老年公寓在山上,道路崎嶇不平又下著雪,為了趕時間,他只得騎自行車趕去治病。
郭懷德對老人的傷口進行檢查后,初步判斷是膝蓋骨骨折。社區醫院醫療條件有限,他建議轉入上級醫院治療。老人舍不得住院的大額開銷,術后幾天便選擇回到老年公寓進行康復治療。郭懷德便常常前去探望,拆線、傷口護理等一手包辦。第二年春天,骨折老人終于順利痊愈了。
正是這一次次出診,讓郭懷德感觸頗深。“老年公寓里大多都是孤寡老人,他們省吃儉用,日子過得清貧,有個頭疼腦熱的就用偏方捂捂。”這讓郭懷德想起了小時候照顧他的鄰居奶奶,在缺醫少藥的年代,她生病了只得硬抗。“那時候我無能為力,現在看著這些老人我沒辦法無動于衷。”
自那以后,郭懷德每天再提前早起一小時,凌晨5點多,他便騎著自行車來到老年公寓,挨個詢問這些孤寡老人們生活起居以及身體情況,隔段時間還為院里68位老年人測血壓。“老年人多病,有的慢性病沒法一次性治好,我就從糾正其不良生活習慣入手,讓他們做到主動預防,少生病或晚發病。”郭懷德說。
寒來暑往,春去冬來,25年過去了,當年的小伙兒已至中年,而老年公寓的老人也只剩下了10余名,當年熱血熱心腸的郭懷德卻一直沒變。“這多年,院里的老人已經把我當兒子了。”郭懷德笑道。
多年走街入戶,騎壞8輛自行車
郭懷德介紹,現在群眾家庭條件更好了,很多老年人現在住在家里,如何解決這部分老年人的醫療健康是一個問題。
“很多時候,居民不在意的一些‘小病’往往是急危重癥的前兆,一旦錯過治療就會延誤治療時機。而這些情況,往往能被入戶走訪的家庭醫生第一時間發現。”郭懷德說,他帶著出診包,騎著自行車踏遍了老城區的大街小巷,走遍了各個鄉野村道,20多年里騎壞了8輛自行車。
由于需要照顧老年公寓的老人,平常還要上班,有時候還得帶領家庭醫生服務團隊上門入戶,郭懷德有些忙不過來。他深感個人力量太過薄弱。2011年,郭懷德依托所在西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織成立了“紅十字志愿服務隊”和“巾幗志愿服務隊”。
“最開始兩個服務隊加起來只有10個人,參與進來的都是身邊的同事和朋友,他們看著我經常去老年公寓義務服務老年人,也想加入進來。”郭懷德介紹,兩支“服務隊”以健全完善服務為抓手,實行“一對一”“多對一”服務模式,積極提供包戶、定期、接力式志愿服務,不斷提高關愛老人綜合服務能力,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隨著志愿服務精神在鄂州遍地開花,郭懷德及其團隊的故事逐漸被大家知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服務隊”中來,現如今兩只“服務隊”已有55名核心成員。他們每年都會利用休息時間,定期走進小區、學校、企業,為群眾提供義務診療、健康咨詢、應急救護培訓等服務。
車上有藥箱,腳下有泥土,心中有群眾。從醫26年,郭懷德先后榮獲鄂州市“最美醫生”、鄂州市“十佳志愿者”、“鄂州楷模”和省“優秀紅十字志愿者”、省“崗位學雷鋒標兵”、“荊楚楷模”等榮譽,并入選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好人榜”。
如今,郭懷德帶領的志愿服務隊里,也走出了市“優秀志愿者”“巾幗標兵”“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及“鄂州楷模”等一大批先進個人,團隊多次受到省、市級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