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胡劍芳 熊虎)近年來,咸安橫溝橋鎮涼亭垴村積極發動鄉賢力量為美麗鄉村建設獻智出力,一批關心村灣發展甘于奉獻擔當的鄉賢以“村莊好起來、群眾富起來、環境美起來、新風樹起來”為目標,踴躍捐資捐物、參政議事、幫工幫技,一個和美鄉村美麗躍然眼前。
背后都有哪些鄉賢帶動群眾締造和美鄉村的故事?11日,筆者前往橫溝橋鎮涼亭垴村探訪。
建“蝌學樂園”研學基地,鄉賢投資“解了憂”
走進涼亭垴村一組老屋施,茂林修竹,雞兒逐戲林間,果園花園環繞、自然生態環境十分優美,“蝌學樂園”研學基地就位于這里。
“項目一期占地面積210畝,投資560萬元,帶動了村民20人就業。”創始人施良軍笑言,多虧村里鄉賢黃騰飛的投資解了資金短缺難題。
原來,在項目成立之初,知道施良軍有資金困難后,村里運用共同締造理念,積極爭取在廣東東莞開辦加工廠的鄉賢黃騰飛投資此項目,讓項目得以順利完工。
如今,“蝌學樂園”研學基地很受中小學生青睞,被咸安區教育局授牌為“咸安區中小學生勞動實踐基地”,還榮獲第七屆全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湖北賽區銀獎,成功與咸寧職業技術學院簽約合作,成為大學生創業就業基地。
目前基地開展中小學生研學、農家樂、企業團建、親子活動、特色農產品生產銷售等多項業務,月接待游客500人次,實現年收益280萬元,正在探索互聯網運營模式,爭取打造國家級品牌勞動教育實踐基地。
建村灣黨支部陣地,鄉賢讓宅“解了難”
村民議事得有個地方,村里想在老屋施建村灣黨支部,但陣地選址卻犯了難。
“我愿意無償出讓自家老宅作為村灣黨支部和老年人活動中心陣地,反正空著也沒用。”看到村里有難,76歲鄉賢施繼嘉主動幫忙排解。
村灣群眾被老鄉賢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打動,紛紛主動投入到村灣黨支部和老年人活動中心的建設中,有的出讓自家的桌子椅子,有的出讓綠化植物,主動為村灣建設出資出力。
經過改造后的施繼嘉老宅,內部各種硬件設施齊全,包含支部辦公室、會議室、閱覽室、棋牌室、休息室、積分超市等6大功能室,成為村灣最美黨支部和涼亭垴村老年人活動中心。
“感謝老施的無私奉獻,讓我們有了集中休閑娛樂的地方。”村民紛紛感言,村灣變美了,做點公益活動,還可以憑借積分在此兌換生活物資呢。
建七個鄉村文化展館,鄉賢出力“解了困”
如何讓美麗鄉村留住鄉愁、記下歷史、傳承根脈,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文化動能?經群眾商議,村灣準備要打造以鄉愁文化為特色的村史記憶館。
“我一生喜歡收藏,這次終于圓夢辦起了村史館、古錢幣館、革命教育館、農耕生活記憶館等6個記憶館,讓這些堆放家里的老物件終于重現天日,展現價值。”聽說打造村史館,老屋施54歲鄉賢施仕維貢獻出自己畢生收集的老物件、老照片和藏品6000余件,讓大家共享鄉愁記憶。
在老屋施鄉賢的帶動下,在鄂州上班的雕花剪紙傳承人曹小琴將先進理念帶回本村,擬在5組曹莊建設非遺文化館,建成后將聯合中小學定期在村灣內開展剪紙藝術培訓,傳承非遺文化。
“作為村灣形象的名片、聯系游子的紐帶、教育孩子的場所、傳承文脈的表達,老屋施6大展館匯聚著鄉賢施仕維等鄉賢對家鄉濃濃鄉愁與大愛,記錄了村灣發展變革的歷程,成為村民回家的鄉愁和記憶,成為游客必去的打卡點,也成為生態宜居的風景線,文明鄉風的展示線,鄉村振興的生命線。”
村黨總支書記施維介紹,鄉賢的無私奉獻,帶動全村迸發一股愛我家鄉,奉獻家鄉的熱潮,在5組曹彰共同締造示范點上,群眾主動配合拆除老破危房21間為公共設施讓地。
據悉,除了7個展館外,鄉賢捐資捐款40余萬元投入到村灣建設中,打造了聚會亭、休閑亭、文彰亭、休息亭等群眾休閑場地4處,美化村灣環境,編制竹籬笆800余米,打造花池等綠化景觀10余處,修繕門口塘護欄300余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