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歲末冬日,黃石市下陸區青龍山社區聯合小區內,一排排整齊嶄新的電梯在陽光下散發著亮眼的銀白色光澤,成為這個老舊小區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老王,我們那棟電梯不是已經完工了嗎?咋還不能用?”“還冒驗收,等驗收完了就能正常使用了。”……12月19日上午,黃石市下陸區青龍山社區服務中心里,一位腿腳不便的爹爹裹著大棉衣悠閑踱步,和同小區的王爹爹聊著家常,盼望著能早日乘上小區新建的電梯。
高層住戶高齡老人盼加梯
同樣腿腳不便的,還有小區的王婆婆。“我們這個小區之所以叫聯合小區,是因為住戶都是紡機、煤礦、婦幼、血站等單位職工家屬,幾十年過去,這小區就剩下我們這群老年人,盼著乘電梯上下樓盼了十幾年了。”王婆婆說。
王婆婆本名王五珍,今年83歲,在這個小區里住了30年。她住在聯合小區5棟7樓,隨著年齡漸增,每天上下樓成了她出行的“攔路虎”。
王五珍近照。張玖杰 攝
2005年,王婆婆腰腿疼痛難耐,做了腰椎間盤突出手術后,上下樓(前后)總要歇一陣。2017年,王婆婆膝蓋磨損嚴重,醫生診斷她患上了滑膜炎,又進行了一次手術。
“人老了不中用,我老伴年紀還大些,走路都顫顫巍巍,每天上下樓看著就怕,沒辦法,我們只能盡量不出門,就算出去買菜也是一次性買上一星期的菜放冰箱,能不出門就不出門。”王婆婆訴苦道。
2019年,一家來自北京的電梯公司讓老人家看到希望。“他們當時說的一個方案是免費安裝、有償使用,后來我們發現這種模式就是一錘子買賣,沒人管理維護,后面有問題也不知道找哪個。”王婆婆介紹,“當時施工隊已經開工了,做了電梯井和框架后,項目就被叫停了,一直拖了兩年。”
經過兩年的風吹雨淋,電梯井已經成了臭水井,囤積了不少垃圾,夏天蚊蟲滿天。大家翹首以盼的電梯成了爛尾工程,不少居民怨聲載道。
“懸空老人”告別爬樓時代
事情轉機發生在2022年。黃石發布《關于黃石市城區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的指導意見》,各城區可根據自身實際,按照“一區一策”的原則,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和城市更新中業主增設電梯的需求,統籌推進增設電梯工作。
隨著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工作在黃石城區全面鋪開,這一股政策春風吹到了聯合小區,也吹到了王婆婆的心里。停擺了兩年多的電梯加裝工作再次提上日程。
“這一次是我們住戶自己出資,參與到加裝電梯的每一個環節,將加裝電梯變成整棟樓居民家的‘家事’。我們的鄰居也非常積極,在自改委和加裝電梯專班上門溝通后紛紛表示支持。”王婆婆笑道。
電梯加裝完成。張玖杰 攝
2022年12月6日,王婆婆拿到電梯的感應鑰匙,喜笑顏開。“再也不用因為忘帶出門的東西‘跳腳’了,上下樓按鍵就能直達,實在太方便了。”王婆婆感嘆,以前由于腿腳不便,很多老人不愿意下樓,現在加裝電梯后一天跑幾趟,下樓買菜、鍛煉身體都方便了。
居民喜笑顏開。阮瓊 攝
“像聯合社區這樣之前就有建設基礎的,加裝電梯就順利很多,一部電梯從開工到建成只需要50天。”和王婆婆一個單元樓的電梯自改委員會主任王清華介紹,隨著小區首部電梯開始運行,其他樓棟的住戶也坐不住了,紛紛開始著手加裝電梯,部分群眾反對的聲音慢慢消失了。
據悉,聯合小區內符合加裝條件并列入加裝電梯計劃的共12個單元,截至12月19日,8部電梯已竣工,惠及百余戶居民。
歷時6年地方性法規出臺
為了讓居住在老舊小區的“懸空老人”告別爬樓時代,自2017年以來,黃石從頂層設計出發,出臺了一攬子政策,鼓勵開展增設電梯工作。
電梯完工。阮瓊 攝
《黃石市老舊住宅加裝電梯指導意見》明確表示,對符合條件的無電梯老舊住宅,鼓勵開展增設電梯工作;《黃石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補充意見》明確了各方主體責任;《關于城區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明確2022年5月9日后加裝的每部電梯按10萬元標準給予補貼;《黃石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指南》對加裝電梯工作的申報流程進行進一步規范……
經過6年的摸索,黃石逐步摸清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的痛點難點堵點。“一是征集意愿難,部分居民不同意,加裝電梯就會被擱置。二是籌措資金難,單靠政府拿錢,不少地方難以推進。”黃石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碧桂園職工小區加裝電梯施工現場。張劉易 供圖
對此,黃石參照民法典中關于民事共同決定事項的表決比例,提出一戶申請即可啟動加裝電梯意愿征詢工作,極大地促進了加梯工作開展。與此同時,黃石開通所有合法的資金籌措渠道,還鼓勵社會資本、金融機構、保險機構參與提供資金保障。
2023年12月1日,湖北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批準了《黃石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條例》,這是全國地級市中,首部適用全市域的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的地方性法規,將于2024年2月正式實施。
據黃石市住建局統計,截至目前,黃石市加裝電梯共審批414部,竣工270部,在建117部,已為244部電梯發放補貼資金1173萬元。
策劃:黃和明 王焱堯
統籌:蔣盛淼 呂鑒蕾
執行:魯沖 李迪 阮瓊
視頻:阮瓊、劉璐、趙永春、張玖杰
配音:胡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