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自鄂城區被確定為全省運用共同締造理念和方法推進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試點單位以來,鄂城區委搭建“書記沙龍、現場拉練、項目路演、案例匯編、十佳創建”5大競賽載體,通過“學、練、演、編、評”掀起深化共同締造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熱潮。
1月28日,鄂城區2023年度共同締造“以獎代補”獎勵大會暨共同締造項目路演決賽順利舉辦。20個項目匯報人通過PPT演示、視頻展示、情景劇等方式進行案例路演,展現了鄂城區各地推進共同締造過程中的先進經驗、典型做法、感人故事。
即日起,開設“共同締造案例展播”專欄,集中展示鄂城區各地運用共同締造的理論和方法,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治理共同體的鮮活案例,供各地相互學習借鑒,敬請關注。
讓老舊房變“幸福里”
一、事由:
雷山社區是典型的城市老舊社區,下轄5個小區,其中水泥廠小區是水泥廠破產改制后的小區,居住對象是以水泥廠退休職工為主,長期無物業管理和服務,處于無人管理狀態。
經過老舊小區改造后,小區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樓棟天面漏水的問題,一直都讓居民鬧心窩,這些“高齡樓房”幾乎沒有維修費用,也從不注重維修,久而久之成為社區的亟待解決的難題。
雷山社區以居民需求為起點,以小協商推動大治理,解決居民樓棟天面漏水問題,打造“小區即景區 出門即公園 生活即旅游”的幸福社區,讓老舊房變“幸福里”。
二、主要做法:
問需于民,打通“共謀”平臺
在34棟天面整治項目中,雷山社區通過“線上+線下”創新共謀方式對居民需求摸底,引導居民參與建言獻策,搭建社區議事廳-網格驛站-議事點等共謀陣地5處,從居民反映最強烈為主進行開展入戶摸排了解情況。
社區黨委、共建單位、居民代表多方共商治理方法,結合“一下三民”實踐活動,在社區共建單位市委組織部的牽頭引領下,主動認領該項民生實事,并作出“三個一”的改造資金配比方案。最終按照每棟樓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期解決,確定項目實施方案。
多方聯動,凝聚“共建”力量
確定改造方案后,市委組織部與雷山社區黨委積極召開34棟黨員會議,統一思想認識,并商討居民籌集資金方案。由社區主導召開多次樓棟代表大會,在黨小組、黨群中心戶中推選天面自治治理小組成員形成自治力量,共同商議討論,細化資金收取及治理方案,逐步完善細化天面整治12步,五大行動方案。
多元共享,創新“共管”方式
雷山社區充分發揮黨委樞紐作用,與共駐共建單位簽訂共建協議書,落實共建項目,通過清除雜物亮場地,共享資源亮服務,黨員帶頭亮模范,共建單位亮關懷,共議協商亮成果,“五亮”行動,共施治理,推進天面項目實施完成。
立體多維,發揮“共評”實效
建設過程中,居民自治小組在每個施工環節持續進行評價監督,在實行監督職責過程中,他們也會有意見不統一的時候,通過制定議事規則,小組成員從最開始的吵著說、爭著說,到后來的輪流說,施工團隊也從開始的施工粗糙,到后來的不斷整改和優化。
完成改造后,社區組織黨群中心戶通過入戶走訪、座談等方式開展居民共評,調查居民滿意度,樓房開啟“美顏”模式,居民看在眼里,樂在心里。
縱深推進,夯實“共享”成果
從“鬧心窩”到“舒心家”,34棟天面改造行動方案完成成果轉化,持續推進樓棟自治項目,讓治理小組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良性循環。
三、工作成效
打造社黨群一心的協商議事矩陣
由社區黨委書記、“兩委”成員為協商議事發起人,明確網格員協商議事制度,借助共建單位、轄區單位,協同社區黨支部書記、黨小組組長、黨員中心戶,輻射轄區志愿者、熱心居民代表參與解決網格問題,組成議事團、打造社黨群一心的協商議事矩陣,圍繞轄區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議事協商,共建美好幸福雷山。
創新黨建引領下的居民自治模式
按照“需求導向、精準對接、項目運作”三位一體的服務理念,雷山社區切實解決居民的急難愁盼問題,居民看到小區變化后逐步從“旁觀者”到“參與者”、從“要我干”到“我要干”,積極參與反哺社區公益行動,更大限度地匯聚“鄰里心”,激發居民參與共建共治共享,共同愛護家園的意識。
構建生機勃勃的和美宜居社區
經過不斷探索,雷山社區已經形成良好的自治運作閉環,從社區動員到志愿者自愿參與再到居民主動加入,基層參與生機勃勃,雷山社區持續推進危房拆除、外立面改造、道路交通秩序、老電影院打造、綜合市場項目推進等進行改造升級,持續推進完整社區建設以滿足居民的衣食住行各方面需求,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一幅和諧美麗的宜居圖正在雷山社區鋪展開來……
四、推廣情況
雷山社區精準把脈居民需求,在各方協調幫助下,轄區內喜迎各方面改造:水泥廠小區38棟4單元完成天面漏水改造,火車站小區新七樓正在進行天面漏水改造項目……一個個項目實施下來,居民急愁難盼的問題一一解決,轄區從里到外煥然一新,居民“呼聲”變“掌聲”,共同編織美好雷山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