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事由
華伍村上熊灣基礎條件薄弱,年久失修,群眾對美好環境的需求大。自2007年整體搬遷至山下后,未進行大規模修整,逐漸出現水塘欄桿老舊、路面破損、排水設施損壞、垃圾處理設施不足等問題。
由于旅游發展,對資源配套的需要,上熊灣與四峰山聯系緊密,作為四峰山的“必經要道”,需要配合產業發展對環境、設施和服務提檔升級。
村黨支部按照產業規劃的標準,對華伍進行了SWOT分析,完整準確全面定位村自然資源、生態稟賦、人文習俗,確定上熊灣人居環境整治基本方向。經過入戶征集意見、四議兩公開,明確上熊灣人居環境整治方案。
二、主要做法
議事協商全流程
制定常態化議事方案,形成規范化議事體系。規定每月15日為議事協商日和代表接待日,定期召開一場常態化議事,針對重點項目作重點議事。在上熊灣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先后以座談會、村民議事會、灣組理事會、“晝訪夜談”、入戶走訪、新年推進會等形式,分組、分類、分項議事,共計常態化議事14次,重點項目議事7次,聽取群眾想法、搜集意見建議、謀劃解決思路、完善項目方案、推進項目實施。
評價機制全貫穿
華伍村在一開始就針對性制定《華伍村“評美評優評先”實施方案》,把評價機制作為衡量黨員群眾參與共同締造的標準尺。運用和完善黨員星級評定、人居環境整治評比、鄉風文明評比“三大評比”,通過季度評分、年度評星,鞭策激勵“比著干”和“搶著干”。發現先進典型,講好典型故事,循序漸進把群眾積極性調動起來、覺悟提高起來、認識升華起來,共同參與治理和經營。
建設管護全方位
全面落實農村黨員“三三制”,按照黨員先鋒帶頭、群眾代表參與的模式,助力美麗村灣提檔升級,打造共享廣場、清潔水塘,村民自愿拿出家中閑置的磨盤、瓦罐等裝飾在景觀塘周圍。干群合力整理灣組歷史,共同設計建成小組驛站、紅色史館。邀請村民對華伍村水塘、廣場、道路等公共區域進行劃片包保,改造庭院景觀。
產業模式全鏈條
創新村企共建,按照“村集體經濟+新型市場主體”的思路,華伍村以自然風景資源入股,市場主體以資金、技術、市場、運維入股,成立鄂州市四峰山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公司成立黨支部,推行交叉任職,由村“兩委”擔任黨支部書記和公司監事。按照支部推介、市場主體引流、黨員群眾搭臺的模式,形成“1+N產業布局”,“以商招商”吸納返鄉能人投資參股,運用新媒體平臺在全網推介,招募了一批懂市場、懂運營的“合伙人”。
經營致富全享有
引導黨員群眾積極參與到“支部+新型市場主體+農戶”的發展中來,分三期開展發動工作。首期,確定特色小吃、民宿、農家樂、娛樂項目、文創產業等五個經營方向;第二期,帶領意愿強烈的村民代表前往武漢黃陂區木蘭不夜城、大余灣,江夏區小朱灣等地學習;第三期,對熊三小館、阡陌羋館等先行先試項目做好政策扶持,11名黨員、群眾入駐農逸林,售賣土特產。
三、工作成效
項目在“整市提升·城鄉融合”拉練中獲得第三名,“全市各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座談會暨代表行動推進會”參觀指導,北京師范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多家高校及省市區多家單位前往現場調研,《湖北日報》等省級媒體的重點推介。
2022年華伍村村集體經濟收入18.4萬元,2023年預估將達到57萬元。2023年,華伍村四峰山游客量已突破20萬人次,營收超過400萬元。其中,四峰山露營基地抖音視頻播放量突破1200萬次,滑翔傘播放量突破300萬次,村民在村就近務工收入達到140萬元,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極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