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呂鑒蕾 通訊員 丁元拾、戴鼎)三月的黃石新港,滿眼疊翠,大江奔流,舟楫穿梭。
近年來,黃石市堅持以打造長江水鐵聯運重要節點為目標,打通了“江海直達+鐵水聯運”等通道,實現了鐵路“門到港、門到企”,黃石新港正由長江中游重要的運輸港向樞紐港、貿易港轉變。
“當前,黃石新港依托港口和物流獨特優勢,工業發展呈現欣欣向榮局面,未來3到5年有望達到千億園區標準,這里已成為長江中游最具潛力、最具活力、最具增長空間的臨港產業新城。”3月14日,黃石市委副書記、市長吳之凌說。
黃石新港,不僅僅是黃石的新港
黃石因水而生、因港而興,水運資源得天獨厚。
作為全省長江沿岸最早的開放城市和一類開放口岸之一,黃石擁有湖北長江沿岸最佳的深水良港條件。
其中,黃石新港是長江中上游少有的深水良港,岸線筆直、坡岸規整、沒有灘涂,枯水期水深6米,豐水期水深達20米左右,可常年停靠萬噸級船舶。更為關鍵的是,該區域后方陸域縱深600米至1300米,均為未開發地帶,為后續臨港產業的集聚發展提供巨大可能。
黃石新港不僅僅是黃石的新港,還是湖北的新港,更是長江流域的新港。2023年,省委省政府明確要求,黃石要發揮黃石新港深水港的獨特優勢,打造長江水鐵聯運重要節點,更好服務湖北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
“近年來,我們嚴格對標落實省委省政府要求,積極與沿海港口開展戰略對接,堅持以打造長江水鐵聯運重要節點為目標,大力推進黃石新港‘億噸大港’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吳之凌說。
目前,黃石正在加快建設對接武漢新城和花湖機場的“三條快速路”,著力構建高速公路、快速路、普通公路暢通銜接的現代化路網體系,實現城區20分鐘到花湖機場、縣域1個小時到武漢,進一步發揮黃石公路港、鐵路港、長江水運港和空港“四港聯動”的優勢,有力促進企業降本增效、產業集聚發展。
重要節點,不僅僅是成本的高低
打造重要節點,也是黃石提升城市競爭力、建成重要增長極的“先手棋”。
有分析指出,成本的高低是交通運輸的重要衡量標準,控制成本則是衡量營商環境是否優化的關鍵。對一個地區、一座城市的競爭力而言,同樣要看它的綜合成本有沒有比較優勢。
“我們通過整合鐵路、水運等物流資源,有效降低貨物中轉損耗,大幅提升了運輸效率。”吳之凌例舉道,貨物由沿海港口通過長江到達黃石轉運到川渝地區,如果使用黃石鐵水聯運新通道,與全程水路運輸相比,運輸距離減少170公里,時間縮短130小時,效率提升36.1%;與全程鐵路運輸相比,運輸成本減少1187元/標箱,下降14.13%,鐵路運輸和水運優勢在黃石形成了組合集成效應。
值得一提的是,黃石新港與沿海舟山港、洋山港等港口通過戰略合作,形成了“江海直達”有效聯動的模式,可以更加充分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其中,該市圍繞銅等主導產業搭建了三大供應鏈平臺,鼓勵企業利用平臺資源,推動各類物流和供應合作,極大改善了銅精深加工等產業鏈供應鏈協同配套,提升了發展能級。
記者了解到,黃石新港按照海港的標準、多式聯運的要求,高起點統籌規劃建設,總規劃面積達到182平方公里。目前,黃石新港已經建成4個超百萬噸貨物中轉能力的綜合物流園區,聚集了寶武鋼鐵、弘盛銅業、新興管業、湖北優科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尤其是弘盛銅業,去年投產達產后,當年實現產值269億元,成為全省去年最大的工業增長點。
著眼未來,吳之凌表示,黃石將持續放大“四港聯動、多式聯運”優勢,進一步擴大跨境電商綜試區、自貿區聯動創新發展區等開放平臺能級,充分發揮綜保區對外開放作用,積極打造全國礦產品儲運基地和區域性工業共享平臺,推動以港建樞、以樞促產、以產興城,加快打造長江水鐵聯運重要節點,為建設武鄂黃黃國際綜合交通樞紐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