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田城 通訊員 柯美中)因為資不抵債,陽新縣經開區一家食品公司廠房“沉睡”了將近10年之久,成為一個“僵尸企業”。
記者3月19日從陽新縣檢察院第四檢察部得知,在該縣檢察院、法院兩年多的共同努力下,這家企業已經由執行程序進入破產程序,這片舊廠房即將獲得新生。
億元企業深陷泥淖
據悉,該食品公司于2012年3月成立, 法定代表人盧某系該公司總經理。公司主要從事食用菌種植、銷售、進出口貿易等。
2014年,該企業實現銷售收入9175萬元,總資產近一億元。
然而,2015年5月以來,因企業擴張過快,資金鏈斷裂,后期總負債高達1.2億余元,僅工程款和社會個人欠款就達到1400余萬元。加上其生產經常中斷,致使該企業涉訴案件較多,雖然目前有部分業務仍在運轉,但企業整體早已資不抵債,深陷泥沼。
經查,該企業涉及民事糾紛案件共計28件,主要以借款合同糾紛、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勞動爭議糾紛和民間借貸為主。
陽新縣人民法院分別于2019年、2020年期間對上述案件作出判決,判決該企業按期支付債權人欠款。然而,企業卻一直未履行判決。
法院對其進行強制執行,將企業抵押給銀行的廠房進行查封,后又以企業資不抵債、涉及債權人過多無財產可供執行,無奈之下,只能終結本次執行。
檢法攜手理清脈絡
當前,陽新正處于奮進全國縣域百強、工業千億強縣的重要時刻,該企業基礎設施完備,交通便利,所在位置更是全縣經濟發展的重點區域之一。
為了盤活企業,助力經濟發展,2023年,陽新縣檢察院主動作為,成立由檢察長擔任組長的辦案組,并迅速制定工作預案。
與此同時,該院檢察長曹中啟積極走訪陽新縣法院、企業所在的經濟開發區及相關行政部門,先后多次邀請法院院長、管理區書記座談,共同商議破局良方。
經商議認為,該企業資不抵債已經長達十年,早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僵尸企業”,應當秉持“當破立破,當救即救”原則,促進相關部門和企業聯動配合,努力盤活這片沉睡的廠房,切實推動企業走出“僵局”。
當前的首要任務,就是妥善解決企業涉訴的眾多案件。
2023年5月,陽新縣檢察院民事檢察部門對該企業涉及的28件民事糾紛案件進行全面分析研判。辦案組檢察官一方面加強書面審查力度,同時注重核查取證,將“坐堂審卷”與“實地調查”相結合,全面掌握企業資產負債狀況,為案件成功辦理奠定基礎。
辦案組發現,該企業名下被抵押的土地和廠房雖被法院查封,但企業仍私自與13家租賃企業分別簽訂抵債協議書和房屋租賃合同,收取租金私自償還未經法院訴訟的“債務”。
其簽訂的租賃合同約定租期長達8到10年不等,且收取的租金缺乏監管,侵害了其他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再加上承租周期過長,承租后缺乏對經營者的科學規劃,廠區雜亂無章,更為后期妥善解決企業存在的相關問題增加了難度。
騰籠換鳥盤活地盤
2023年5月18日,陽新縣檢察院依法向陽新縣法院發出檢察建議,建議縣法院恢復對上述案件的執行,加大執行力度,控制企業出租租金,并盡快拍賣企業廠房。
收到檢察建議后,陽新縣法院成立執行專班,第一時間恢復了對上述案件的執行。
此外,該院堅持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并重,積極保障農民工等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在檢察官的督促下,企業從現有收益中,優先支付工人工資,目前已有50名農民工收到欠款共計20余萬元。
為更好保護其他債權人合法權益,推動執行程序順利進入破產程序,檢法干警依托建立的法檢聯合推進機制,在工業園區相關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逐一向相關企業負責人進行細致、詳盡的釋法說理,全力爭取支持。
最終,租賃廠房的13家企業負責人同意搬離,為后期引進新企業,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打下良好基礎。
目前,該企業執行轉破產程序已在黃石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新企業入駐洽談等相關工作正在穩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