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8日,“武創薈”·蔡甸區智能制造應用場景專場暨蔡甸區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活動在武漢市蔡甸區中電光谷數字產業園舉辦。
本次活動旨在為蔡甸區匯聚更多創新資源,共同探尋新時代下科創企業的新方向、新機遇。武漢市科技創新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主任李少良、武漢市蔡甸區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總工程師周長飛等領導出席活動,蔡甸區政企代表、投融資機構、嘉賓代表、項目路演代表、媒體代表等100余人參加。
周長飛在致辭中表示:科技成果轉化是實現價值創造、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一環。本次活動聚焦我區智能制造優勢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是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步伐的重要舉措。希望通過本次活動能不斷整合區內外創新優勢、發展優勢、人才優勢與各企業家、各界社會人士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共同把智能制造產業鏈推向新高度,共同探索智能制造的新模式、新路徑,為蔡甸區乃至武漢市的智能制造和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作出更大的貢獻。
活動現場,湖北汽車工業學院代表與百思通新材料科技就車用復合材料開發及產業化項目簽訂合作協議,華中科技大學科研團隊與湖北普鈉新能源科技就一種鐵基普魯士藍制備方法及應用項目簽訂合作協議。“華中科技大學的這個科研項目聚焦智能制造應用場景的個性化需求,以高水平人才團隊為支撐,以高價值科技成果為載體,以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為路徑,正是我們所需要的科研成果。”湖北普鈉新能源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科技成果轉化簽約,標志著公司將在新材料與智能制造領域進行技術探索與創新,助力智能制造產業升級發展。
“五軸激光切管機的研發和產業化應用”、“用于半導體和光學超精密加工制造的團簇離子注入技術”、“微芯電池—高性能芯片化微型儲能器件行業領航者項目”3個優選項目,分別圍繞項目內容、應用場景、競爭優勢、業務模式等方面進行路演展示。現場行業資深嘉賓對項目技術現狀、商業模式及應用前景等給出專業點評和建議。
“武創薈”系列活動搭建起了政府、企業、高校、研究機構以及投資機構之間的橋梁,促進了科技與經濟的深度融合,為企業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服務,形成優質項目資源供給、對接、落地長效機制。
接下來,武漢市蔡甸區將繼續加強資源鏈接,高效對接科創企業發展的各種需求,實現共建共享、優勢互補,為科創企業發展貢獻優質服務,推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政策鏈深度融合,不斷推動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和應用,為武漢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