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陶輝 胡小軍 通訊員郭斯)3月29日,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第十六場“奮戰開門紅 市長話經濟”新聞發布會上,黃岡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胡朝暉介紹,黃岡將通過打好特色牌、走好融合路、念好富民經,把農業大市打造為農業強市。
胡朝暉介紹,產量高、底盤穩是黃岡農業特點之一,據統計,黃岡糧食總產量連續11年穩定在50億斤以上,油料、生豬、水產等產量長期位于全省前三。
另外,黃岡市特產多、品質好。全市擁有地理標志保護產品47個,數量居全國市州第一,蘄春蘄艾、大別山黑山羊是全省主推核心大品牌,中藥材產量全省第一,十大楚藥黃岡有四個,全國每100枚雞蛋,就有一枚產自浠水。
“黃岡在堅決扛起糧食安全責任的同時,堅持以供應鏈思維推動特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鄉村新質生產力。”胡朝暉說,黃岡著力打好特色牌、走好融合路、念好富民經。
——打好特色牌。成立中藥材、淡水魚、黑山羊等16個特色農產品行業協會,加快行業標準制定,出臺扶持政策,不斷提升農業產業組織化程度。
組建農業產業研究院,推廣優勢品種,研發特色產品,打通“政產學研用”通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提高特色農業“含金量”。
加強“三品一標”建設,培優品種,提升品質,擦亮品牌,推行“五個一”標準化生產,按照“五統一”要求提升品牌內涵和市場價值,全年新增綠色、有機認證品牌20個以上。
——走好融合路。搭建特色農產品供應鏈平臺,培育鏈主企業,為鏈上企業提供交易、保險、物流、檢疫、品牌等全流程服務,努力實現蘄春蘄艾、浠水雞蛋、麻城菊花等特色農產品供應鏈總產值過百億元,逐步將黃岡打造成全國優質農產品供應鏈基地。
做深農產品加工,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專業園區,不斷完善園區配套和服務,圍繞中醫藥大健康和農產品加工兩大產業,全力招引培育龍頭企業,實現農產品加工總產值過千億。
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多措并舉推進土地流轉,有序開展“小田并大田”,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社會化服務組織提升行動,推動傳統農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發展,力爭全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率達到60%以上,新增社會化服務100萬畝次。
——念好富民經。聚力發展優勢產業,緊盯蘄艾、紅安苕等特色優勢產業,按照“一縣一品”“一縣一特”思路,發揮市縣兩級特色農產品投資公司和供應鏈公司作用,對內整合、對外合作,建立全市統一的區域協作和產業帶動體系,推動特色優勢產業錯位協同發展。
盤活農業農村資源資產,健全確權辦證、抵押登記、風險處置等配套政策,積極開展村集體股權等15項農村資源要素抵押融資,全面激活農村資源交易市場,全年融資50億元以上。
推廣“政銀企保村”聯農帶農機制,按照“政府+企業+銀行+保險+村集體+農戶”模式,走出一條產業興、集體強、村民富的新路子,力爭2024年全市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過10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