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胡小軍、陶輝 通訊員郭斯、吳滕鈺)“英山春意正濃、茶園如黛、花海浪漫,歡迎大家來英山品云霧、賞花海、森呼吸、享康養!”4月8日,在黃岡“奮戰開門紅 縣市長話經濟”系列新聞發布會上,英山縣委副書記、縣長王海霞發出邀請。
王海霞說,今年以來,該縣以強縣工程和鄉村振興為主攻方向,以推動特色農業和文旅康養轉型升級為主要抓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爭創國家“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為抓手,乘勢而上、奮發作為,統籌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守“綠”換“金”,抓實生態保護
生態是英山最大優勢,綠色是英山最靚底色。
近年來,英山縣堅決守牢大別山生態屏障和白蓮河重要水源地政治使命,深入實施白蓮河流域水環境保護治理工程、白蓮河源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程、西湯河污水處理廠擴容提標等一批重大項目,扎實開展白蓮河環庫石材企業整治清退,確保一庫清水入白蓮,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明顯,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2023年空氣優良率94.7%,全市第一、全省前列,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王海霞說,該縣將以流域綜合治理統籌經濟社會發展,鞏固拓展創建成果,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快推進大畈河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點及擴面,推動東河流域綜合治理、東西河流域水生態保護修復等5個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落地見效,進一步護美綠水青山顏值、做大金山銀山價值。
添“綠”增“金”,夯實項目支撐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
王海霞說,該縣把項目攻堅年作為今年工作的主題主線,邀請權威專家輔導授課,搶抓政策機遇,加強項目謀劃,夯實發展支撐。
截至目前,爭取國債資金近5億元,新開工項目23個、總投資10.8億元,新入庫項目16個、總投資7億元,“三庫”項目總量達到718個、總投資1042億元。
王海霞說,該縣將統籌推進“多規合一”和投資項目綜合績效評價改革,全面發力“四庫”建設,強化“三率兩量”調度,加強流域綜合治理、生態保護修復、產業轉型升級等領域項目謀劃儲備,全力推動大別山主峰風景區提檔升級、張咀水庫除險加固、國華儲能電站等項目“應開盡開”,形成遠近結合、接續接力的項目建設格局,力爭新開工5000萬以上項目50個。
借“綠”生“金”,厚植茶藥優勢
聚焦茶葉和中藥材特色產業,英山縣把補齊供應鏈短板、突破性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培育龍頭企業作為農業轉型升級的重中之重,春節期間,該縣舉辦暖冬人才暨招商推介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季度新簽約農產品深加工項目23個、協議投資額46.7億元。
王海霞表示,該縣將進一步厚植綠色生態優勢,更大力度整合資源建設專業園區、出臺專項政策、加強專項配套,以供應鏈改造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推動大廣茶產業科技園、楚留香出口茶產業園上半年投產運營。
同時,加快英山云霧茶全產業鏈開發、藥食同源植物工廠等重點項目推進速度,做實英山云霧茶和中藥材市級產業協會,推動鄉村振興平臺公司運營提質增效,推動更多優質農特產品“觸網”“上鏈”,力爭今年農業總產值突破90億元。
聚“綠”成“金”,締造幸福生活
作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英山縣著力構建全域大文旅發展格局,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畢昇紀念園迅速“出圈”,茶文化旅游節、東坡廟會、遇見畢昇等節會活動輪番上演,2023年接待游客689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51.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32%。
同時,該縣搶抓春節消費機遇,營造濃厚市場氛圍,大力刺激商貿消費,配套惠購湖北等各類消費券305萬元,開展“好物樂購迎龍年”“團圓宴”等促消費活動14場,拉動商超消費5000萬元,餐飲營業額增長超過40%;組織開展“迎春安居嘉年華”活動,更大力度推動就地城鎮化,一季度商品房銷售面積3.3萬平方米。
王海霞表示,該縣將緊緊圍繞華中全域旅游排頭兵的目標定位,擴大“中國好空氣·英山森呼吸”品牌影響力,推動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英山園區、畢昇紀念園爭創4A級景區,以多彩旅游路為抓手構建“通景、鏈景、融景”文化旅游網,以“雙集中”為切入點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就地城鎮化,建設美好環境吸引人,締造幸福生活留住人,形成節會搭臺、商貿唱戲、文旅出圈、人口進城的聯動效應,讓外來游客“不虛此行”,讓本地群眾“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