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見博 魯鵬)谷雨前后,種瓜點豆。谷雨剛過,咸安區浮山街道楊下社區壟嶺鎮的“共享菜園”中,泥土與蔬菜的獨有清香便散發開來,各類蔬果長勢喜人。
在整齊劃一的菜地里,市民化身為農民,翻地、挖坑、播種、澆水,種上喜歡的青菜或者瓜果。“共享菜園”一側的工具間裝備齊全,自帶肥料,免費用水,市民自覺借用、歸還工具,涼亭、小溪、水庫、農家樂......
是菜園,更是花園,優美的環境讓前來勞作或觀賞的市民怡然自得。這里就是楊下社區的“共享菜園”。
曾經這里是一塊15畝撂荒地,由于沒有統一的規劃管理,種的種、荒的荒,每到春秋季還有居民焚燒農作物秸稈。
“每次想到這塊地就覺得頭疼!”楊下社區黨支部書記錢志直言不諱地表示,這片地儼然已成為城郊的一塊傷疤。
怎么改?隨著與下沉單位和群眾的多輪溝通,打造“共享菜園”的念頭開始萌生:對農民來說再普通不過的菜地,可對于城里人來說可是稀奇事,能在靠近城區的位置屬于一塊自己的“菜地”也能收獲幸福感。
很快,15畝撂荒地進行統一改造,細分為60塊,每塊之間鋪設大理石用來區分和美化環境,以每年400元一塊的價格,供周邊居民有償認領,并安排了7名黨員志愿者進行日常巡邏。
“共享菜園”一推出,60塊地就被“搶”完。4月中旬,“共享菜園”的田地已經種滿了蔬菜,幾乎涵蓋了市面上能買到的種類,如辣椒、絲瓜、黃瓜等。不少居民們種植的生菜、白菜也已經可以食用了。
“我家里閑置的7畝地都成了‘共享菜園’,增加了2100元收入。”村民鎮萬全說道。記者了解到,社區還推出“懶人服務”,對于沒有空余時間的市民,只需付一定的勞作費,即可讓當地的村民幫忙代種,收成時村民會電話通知,市民真正享受“坐享其成”。
“我剛開始學習種菜,有沒有老師可以教教我?”“有需要玉米苗的鄰居嗎?”在“園主”們組建的線上群里,不少居民們對種菜一事十分上心,不僅積極分享心得體會和種菜經驗,還會不時邀約鄰居一起去地里看看。
陳繼煌是附近小區的居民,剛剛退休的他第一時間“承包”了一塊菜地。“除了肉和蛋自己買,所有的蔬菜都是自己種的,吃不完還要送給別人。”陳繼煌表示。白領陳女士經常帶著兒子來菜園體驗農活,她說,自從兒子知道家里有“菜地”,更加珍惜糧食,也不挑食了。
“居民認領菜地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直到現在還有許多沒有領到菜地的居民來社區找到我們,詢問還有沒有菜地。”錢志表示,目前還有幾十畝的閑置土地待打造,并且還將新增垂釣、研學等項目,待時機成熟再次推出“共享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