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 者丨左乙辰
通訊員丨黃旺宣、衛學平、張學華 采寫報道
紀朝陽近照。左乙辰 攝
“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世界,只是有幸生在了一個偉大的國家。”這是經歷過數次生死考驗,因戰七級傷殘軍人紀朝陽在宣講時常說的話。
得知采訪的主題是“致敬英雄”,這位腰板挺直的軍人在回憶曾經的戰斗場景時,數次哽咽:“我們活著的人算不上英雄,那些犧牲的戰友才是真的英雄。”
當年手寫的請戰書。受訪者 供圖
幸存下來的戰士,感覺恍如隔世
1980年7月份,剛剛高中畢業的紀朝陽瞞著家人偷偷報名參軍。
換上軍裝,坐上離開家鄉的車子,16歲的紀朝陽怎么也沒想到,戰爭是那么的殘酷,也來得那么快。
1981年,紀朝陽所在的部隊來到法卡山地區,他所在的偵察隊負責情報搜集和特工抓捕任務。同年5月1日,紀朝陽所屬連隊接到上級戰斗命令——于5月4日晚12時之前,務必拿下法卡山右側叫卡山1、2、3、4、5高地。
法卡山橫跨我國廣西憑祥上石鎮南緣和越南某地,其整體有5個高地,中間的3號高地為主峰,海拔大約511.3米。在對越反擊戰打響前,1號、2號高地在中國,4號和5號高在越南,中間3號主峰上有一塊26號舊界碑。
伴隨著震耳欲聾的炮擊聲,法卡山之戰打響。一時之間,尸橫遍野,慘叫聲不斷。戰爭結束以后,法卡山一片焦土,陣地上到處都是彈坑,幸存下來的戰友們見到彼此時恍如隔世,大家相顧無言、緊緊擁抱,唯有兩行熱淚順著臉頰不斷滴落。
“戰爭太殘酷了!打掃戰場時,我們都不忍心多看一眼倒地的戰友,他們與敵人有的糾纏在一起,有的保持肉搏的姿勢。”法卡山戰役,紀朝陽所在偵察隊共犧牲3人,傷8人,榮立集體一等功,被廣州軍區授予“英雄偵察隊”稱號。
但也正是這一役,不僅讓紀朝陽至今戴著助聽器,也給他腰部留下了傷痛的病根。
戰前相片。受訪者 供圖
資深老兵宣講員,不愛講自己故事
1984年1月份,紀朝陽退伍后到靈鄉鎮政府工作。三年后,調到金牛鎮政府,先后在堰口辦事處、南城辦事處和勝橋辦事處工作。
2009年,回到靈鄉鎮政府工作的紀朝陽又參與到地方經濟發展的“戰斗”。靈成工業園的拆遷建設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遷4000多棺墳,自然灣需要搬走,同時村民的思想工作也需要做好。“沒有軍人的品質,無法完成這么高強度的‘戰斗’。”紀朝陽回想起當年建設工業園的經歷時感慨道。
紀朝陽在烈士陵園祭奠戰友。受訪者 供圖
如今,紀朝陽又有了很多身份:大冶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宣講員、大冶市總工會宣講員、老兵志愿服務隊隊員……但他從不喜歡講自己的故事。
“我們要感恩那些犧牲的戰友,不是他們擋子彈,我們哪有現在的幸福生活。”這句話,他在每一次宣講時都會說。而一旦涉及自己,他似乎永遠只是這些英勇事跡的“記錄者”。
“綠油油的蒼山被炮火炸成焦土。”“連續13天在貓耳洞,吃壓縮餅干、喝雨水。”“老弟啊,做好犧牲的準備!”“收殮老班長的遺體后,全員下跪:老班長,一路走好。”……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戰斗故事,在紀朝陽的宣講中,讓人潸然淚下。
“我們幾個常常聯系的戰友一直保持著兩年一次的頻率,去廣西法卡山烈士陵園祭奠犧牲的戰友。”紀朝陽說,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更不能忘記那些犧牲在自己身邊的戰友。
每次去祭奠戰友時,紀朝陽都會在墓碑前,一邊輕輕擦拭整理,一邊訴說自己的工作經歷,這是只屬于他和長埋于此的戰友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