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陳志茹 鐘歡)“一支粉筆,繪制出繽紛的數字世界;三尺講臺,構筑著宏偉的教育藍圖。”從教書第一天起,他就立志扎根教學一線,用青春點亮教育理想。
他就是咸寧市東方外國語學校初中數學教研組長、國家級數學競賽優秀輔導員馬先奇。在學生們看來,他是嚴厲的父親,是真心的朋友,更是人生的“引路人”。
數學教育的“魔法師”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實數問題。”清晨,旭日初升,咸寧東方外國語學校七年級( 6)班正在上當天的第一節數學課,講課的這位教師就是馬先奇。
走進馬先奇的課堂,認識“平方根和立方根 ”正在進行中。他的教學用語口語化、網絡化,表情生動,精心準備的課件,像一個自帶磁場的魔法師,引得孩子們上課個個聚精會神。
原來,馬先奇教的不僅僅是單純的數學知識,而是數學思維,全方位、無死角地認識數學,通過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將數學融入生活,不知不覺就達成了教學目標。他將這種教學魅力,滲透在了每一個知識點上,進行了不露痕跡的拓展延伸。
“讓學引思”一直是馬先奇課堂從未間斷的主旋律。他說,課堂所有的機會和時間他都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去思考,去嘗試,去動手。馬先奇的數學課堂就是思維的碰撞,觸動心靈,引發深入思考,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盡情享受數學帶來的樂趣。
“數學曾是我的弱項,如今卻讓我深深地著迷,因為我的老師是‘魔法老師’。”做過馬先奇的學生都說感到很幸福,上了高中后,還對這位“魔法老師”念念不忘。許多學生表示,馬老師能抓住每個學生的閃光點放大去表揚,讓他們覺得自己就是天底下最優秀的那個人。
“數學教育到底該是什么樣子?學生到底該如何學習……”馬先奇在走上工作崗位后,開始深度思考自己的教學工作。
多年來,從課堂設計,到調動課堂氛圍,再到課后總結,馬先奇不斷地苦練本領,堅持學習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無論是新型教學軟件還是網絡平臺,他都運用得心應手,還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學特色,那就是反思教學三個重點:每節課是否達到了預期、課后學生是否全部掌握、考試后還有哪些不足。
每一個孩子都是“金種子”
“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能進步,都能成長。”這是馬先奇日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多年來的教育生涯里,馬先奇教育過習慣不好的學生,培養過天賦異稟的學生,也指導過從跌倒中奮起的學生,因此教學生時,他特別注重不同類型學生的實際差異。
為了做好因材施教,馬先奇常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分析每一個孩子的學情,尤其是對特殊情況的孩子,他會在精細化評估后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在他的教學生涯中,從未放棄過任何一個孩子。
馬先奇的班上有位學生,因經常生病,落下了許多課程,導致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得知情況的馬先奇十分焦急,著手為該學生開起了“小灶”,利用下課、晚自習等課余時間,為該生補習數學,并通過樹理想、發獎勵等方式不斷鼓勵他,激發了該男生的內驅力。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該學生數學成績得到了質的飛躍,上課也有了精氣神。其家長得知后,對馬先奇的無私教育感激不盡。
“數學學習需要學透每個‘母題’,同時還需要大量的積累和練習等技巧。”馬先奇說,在他看來,只要用心發掘,每一個孩子都可以閃光,經過打磨總會發出耀眼的光芒。
馬先奇善于運用激勵機制,通過表揚、獎勵、鼓勵等方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勤當孩子們的“引路人”
老師是每個學生中人生的擺渡人。作為一個從教多年的老師,馬先奇深知要對得起這個職業,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他認為,老師一生中為無數孩子傳遞知識、答疑解惑。每一堂課,每一句話,都會在孩子的心靈里種下一顆種子。
教學中,馬先奇嚴以律己,嚴格做好教學“十條”,包括:循序漸進、舉一反三、深入淺出、循循善誘、因材施教、直觀形象、溫故知新、有的放矢、文以載道、教學相長,爭做一名好老師。
因此,馬先奇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除了關注學生們的學習情況,還十分注重備課要點。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備課的同時,也要備學生的學法。”馬先奇介紹說,備課是教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把復雜的內容變簡單,讓學生容易接受,快速成長。
每一次備課都顯現著馬老師的嚴謹和執著,每一個課件都凝聚著馬先奇的汗水和心血。為了撰寫教案學案、總結教學日志,馬先奇常常廢寢忘食,是對“辛勤園丁”的真實寫照。
功夫不負有心人。馬先奇在教學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好成績,所任學科教學成績均名列咸安區前茅,先后榮獲咸安區“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師德先進個人”等稱號。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回眸馬先奇站在講臺的27年,他始終堅持“腳踏實地、積極進取”的工作作風,恪守“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的教學理念,用教育家精神培養學生,用實際行動向家長踐行“孩子放在我這兒請您放心”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