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摸清家底”才能精準施策,“如數家珍”才能更好利用。2023年10月,恩施市啟動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頂層謀劃、組織實施、外業調查”三個階段任務,資料整理和文旅資源普查成果編制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科學謀劃,有序落實
根據恩施市資源分布趨勢和工作節點安排,普查組通過劃分東、西、南、北四區及城區五辦五個區域,制定五條調查路線,有針對性開展文化旅游資源普查。普查過程中,通過實地調查、走訪詢問、整理資料等方式,對全市13個鄉鎮、5個街道辦事處、1個風景管理中心進行了全方位、系統化資源普查工作。目前,全市已普查出八大類文化旅游資源共1241處,初步評定五級旅游資源5處,四級旅游資源32處。
野外調查
野外調查
村委會調研
深度挖掘資源,突破傳統旅游資源界限
此次普查注重突出文化旅游資源的可開發性,綜合考慮資源基本信息、性質特征、所在區域及進出條件、保護開發現狀、規劃利用方向和單體評價進行系統的調查與評估,不僅理清資源單體的“前世今生”,還根據國家和省州相關規劃文件,為資源單體后續的開發和利用提供了決策依據。在資源單體實地普查中,除了對傳統景區景點、文物古跡開展調查,主動適應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新趨勢、新特點,還將普查范圍擴大到網紅打卡點、鄉村旅游、文化體育場館、康養旅游、風景廊道、特色民宿、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方面,充分挖掘新產品、新業態,挖掘出大沙壩丹霞地貌、龍鳳壩鎮三滴巖、白楊坪天生橋、屯堡絕壁花海康養休閑地、女兒湖雪景等五處旅游資源,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景區旅游資源組合方式。
六角亭丹霞地貌
三滴巖瀑布
白楊坪天生橋
屯堡絕壁花海康養休閑
板橋女兒湖
全面展示恩施地域特色,強化普查成果轉化
就目前普查結果看,全市文旅資源類型結構全,規模大,其中歷史遺跡、地文景觀豐富,充分體現了恩施文化綿長特色。普查過程中,不僅與自然資源、住建等部門緊密配合,還運用了GPS、無人機、指南針、信息采集APP等工具,力求普查結果精確,真實完備反映恩施市旅游資源的特色與價值。通過強化普查成果服務各類文旅業務,加強數據分析,探索構建文化和旅游資源全息知識圖譜,推進非遺、旅游景區、鄉村旅游、紅色旅游等文旅業態提質擴容,服務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旅游資源普查成果,已經成為文化旅游產業頂層設計、項目謀劃、宣傳推廣、業態開發和產品培育的重要依據。(黃文玲)
大廟愛心崖
二官寨犀牛峽大瀑布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