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賀詩雨)進入六月,熱氣升騰,一聲聲爽朗的笑聲也從麻城市夫子河鎮陶家寨紅薯種植基地傳來。
“看著這一排排‘苕’種下去,一想到下半年豐收的場景,曬得再黑我都干勁十足。”湖北讀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陳禮懷每天穿梭在田間,最近又黑了幾個度。
苕,是麻城當地人對于紅薯的俗稱,大概是因為它全是實心,長的也不美,也被用來比喻比較死心眼、傻的人。恰恰就是這么一個不起眼的苕,卻在夫子河鎮這片土地上大放異彩,帶領群眾致富增收。
三年前,夫子河鎮的紅薯粉90%以上是從河南、宜昌等地采購。“過去我們種‘苕’,行情最好的時候也只賣到7毛一斤,一畝地最多產3000斤,除開成本根本掙不到錢。”種植戶戴平說道。紅薯價值不高,賣不出價,農戶種植意愿也不強。
讓這一切發生轉變的,源自湖北省農科院楊新筍教授團隊的一次技術支持。
夫子河鎮位于大別山南麓,沙河、李家河交匯,經過河水的長期沖刷,造就了疏松透氣、半沙半土的土地特性,種出來苕的淀粉、甜蜜度和口感都要優于土壤種植出來的。但這里靠近省城武漢,年輕人都外出經商務工,時間一長,土地就撂了荒。
“這樣下去不行,要改變現狀必須要有支柱產業。”怎么“變”,他們有自己的盤算。2020年底,夫子河鎮通過廣泛走訪、調研,發現種植紅薯有基礎、有條件,經過充分論證,最后鎮黨委錨定種植有機紅薯的發展戰略。
如何解決技術難題,夫子河鎮黨委書記朱賢花首先想到了農業學術權威——省農科院,結識了薯芋類研究室主任楊新筍教授。“我們經過實地查看,發現夫子河的土壤特別適
合種植紅薯,但是要產生經濟效益,還需要政府提供一點支持。”楊新筍說。
讓楊新筍沒想到的是,夫子河鎮的“這點支持”遠超他的預期。
2021年,夫子河鎮出臺了《關于支持紅薯產業發展的獎補辦法》,對于流轉土地種植紅薯的給予“真金白銀”的獎補,以此吸引更多市場主體和農戶參與紅薯種植,擴大產業規模。
楊新筍教授團隊在這里培育“西瓜紅”“紅薯-19”粉薯及鮮食薯等甘薯品種,為市場主體和農戶提供優良品種。為提高坐果率,楊教授親自傳授農戶種植技術,改原來的“豎插”為“斜插”。
“用了改良后的紅薯種苗和種植技術,去年我家一畝地增收近2000斤,可以產5000斤,收入大大提高了,沒有想到我們也吃上了科技‘飯’。”種植戶戴平說道。
紅薯的產量提高了,怎么賣出價格,又是困惱種植戶的一大難題。為此,夫子河鎮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用市場化思維撬動產業發展。引進湖北讀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建“夫子河·蜜”品牌,高溫糖化處理提升紅薯甜度,統一收購、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產品價格一下子就上來了,還供不應求。
“僅僅賣紅薯,附加值還是太低,紅薯還有剩余價值可以挖掘。”2023年,湖北薯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2000余萬元,開發“冰烤薯”項目,將自主研發的無損清洗、快速滅菌、快速愈合、快速分選與包裝、快速糖化以及微波與遠紅外綜合烘烤等專利技術轉化為企業生產的核心競爭力,特色紅薯透出“科技范”。
一顆“苕”帶動多方共贏、千家致富。目前,夫子河鎮已建立“企業+村集體+群眾”三方利益共享機制,紅薯、魚面全產業可帶動周邊300余戶群眾增收,戶均可增收1.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