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孫志成 李衛東 李婷婷)6月18日,咸寧市提前啟動防汛四級應急響應。筆者從咸安區了解到,該區水利建設熱潮涌動,一項項水利工程正快速推進。
水利工程作為防汛的“銅墻鐵壁”,發揮著保障安全、平穩度汛的關鍵作用。去年以來,咸安區利用政策窗口期紅利,共爭取國債水利領域項目17個,資金3.61億元。項目個數位居全市第一,投資額超過常年三倍以上,達到歷史最高,著力構建管當前、利長遠的現代化、高質量水利基礎設施網絡。
水庫大塘“硬件”除險加固
水庫是防洪抗旱調度的“王牌”。 水庫除險加固既是一項重要的安保工程,也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在四門樓水庫除險加固施工現場,施工人員、機械各司其職,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四門樓水庫建成于1966年,水庫樞紐由水庫樞紐包括主壩、副壩、溢洪道、輸水管、電站等建筑物組成。經過多年運行,水庫存在大壩滲漏、溢洪道山體滑坡、輸水管滲水、機電金結設施銹蝕老化等問題。
今年3月12日,四門樓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項目正式開工。該工程是咸安區首個增發國債水利領域新開工的項目,總投資6066萬元,下達國債資金4200萬元,工期730天。
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水庫大壩防滲加固、溢洪道進口段拆除重建、輸水設施加固、信息化工作和管理設施的建設等。目前,正在實施5#副壩加固、溢洪道下游河道整治、新建防汛道路等。
“我們已建成三條寬四米的防汛公路,在今年汛期已可投入使用。5#副壩及溢洪道的下游河道也正在緊張施工中。項目建成后,將全面消除水庫的安全隱患,確保下游咸寧城區及馬橋鎮22萬人口,11.8萬畝耕地以及京廣鐵路和107國道等基礎設施安全。”該項目施工負責人表示。
雙溪橋鎮楊林村朱家大塘除險加固工程施工現場,咸安區水利和湖泊局水保局副局長陳偉正指導施工人員嚴格按照設計方案,對壩體進行鉆孔、灌漿,封堵滲漏點。
朱家大塘壩長75米,頂寬8.5米,最大壩高15米。該塘不僅承擔著下游200余畝農田的灌溉,更關乎楊林村1、2、6組朱家灣300余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在今年汛前檢查中,朱家大塘被發現壩體存在一處滲漏,存在較高風險。
“朱家大塘屬于高幫塘,一旦遭遇極端雨情,懸在村民頭上的這‘盆’水,極有可能成為‘定時炸彈’。” 陳偉介紹,咸安區共有38座高幫塘,包括28座頭頂塘堰和10座防汛塘。這一批高幫塘位于村灣上方、塘壩高且位置高,一旦發生事故,對下游村灣的影響極大,是防汛的重點對象。
為確保高幫塘度汛安全,在今年的汛前檢查中,咸安區水利和湖泊局成立了8個檢查組,對全區高幫塘逐一排查,建立了安全清單。
同時,組織專業人員對存在風險的高幫塘進行評估,并根據發現的具體問題“量身打造”了應對措施和整改方案。針對朱家大塘出現的滲漏點,施工人員采取了“壩基帷幕灌漿+壩體充填灌漿”綜合作業進行防滲處理,確保壩體安全。
“我們檢查發現存在風險的三處高幫塘目前均在有序施工中,有望于近期完成除險加固任務,確保度汛安全。”陳偉表示。
河湖堤防“水網”提標升級
高橋河是梁子湖的上游和發源地,在咸安境內河長35.38公里,覆蓋流域面積318平方公里,涉及高橋鎮、雙溪橋鎮8.56萬人、13.5萬畝耕地。
雖然,高橋河咸安河段先后進行了中小河流治理、重點縣綜合整治和水系連通試點項目區建設以及流域系統治理,治理河段已基本達到設計防洪,但受限于資金投入,部分河段左岸現狀防洪標準低,局部河道存在岸坡淘刷嚴重和堤頂欠高等防洪安全隱患。
2023年3月,咸安區水利和湖泊局組織實施高橋河流域系統治理工程二期,項目共到位中央水利發展資金922萬元,到位增發國債資金1060萬元。
目前,已實施河道疏挖清障、堤防加培、岸坡護砌、穿堤建筑物等工程,有望于年底前完成建設,為推動地區經濟發展,人民生活生產和水環境改善提供保障。
斧頭湖向陽湖堤一直是咸安區防汛的險工險段,特別是2020年斧頭湖發生流域性水患,長時間高水位沖擊造成向陽湖堤發生多處散浸、滲漏險情,嚴重威脅堤防安全。
為解決向陽湖圍垸防洪突出問題,斧頭湖防洪治理工程被列入湖北省新一輪水利補短板項目庫,總投資4581.95萬元,建設工期為1年。今年2月25日,湖北水總水利水電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進場,開工建設。
項目負責人徐佰林介紹:“工程開工以來,我們采取倒排工期,掛圖作戰,人歇機不停的方式,24小時連續作業。截至目前,已經完成了3臺變壓器的安裝;完成了混凝土攪拌樁4.26公里的施工;完成了白蟻防治工程量的100%。”
據了解,斧頭湖防洪治理工程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新建向陽湖分洪閘,與八字口閘共同承擔向陽湖的分洪任務;對斧頭湖界線范圍內的向陽湖堤3.845千米和淦河堤0.534千米進行加固處理并采取白蟻防治措施。
在向陽湖堤北嶺段進行水生植物種植,從岸線向湖心方向依次種植挺水、浮葉和沉水植物。工程實施后能有效減輕斧頭湖流域的防洪壓力,提升斧頭湖流域整體防洪能力,同時也有利于恢復湖區水生植物種群,改善湖泊水生態環境。
泵站閘門“智能”防洪排澇
在官埠橋鎮大洲湖區域濱湖片區防洪排澇工程施工現場,經過改擴建的齊心泵站猶如守護湖區的威武衛士屹立眼前。
據了解,該項目區域內的水利設施多建于上世紀70年代,因年代久遠,水利設施陳舊,每逢汛期來臨,迅猛的水流時常會淹沒田地和莊稼,給周邊群眾帶來損失。現在,隨著大洲湖區域濱湖片區防洪排澇工程的強勢推進,湖區防汛有了新“利器”。
“齊心泵站改擴建及重建自排閘是我們這個項目的五項重要建設內容之一,原來泵站只設有2臺單機容量110kW的軸流泵,現在布置有4臺單機容量185kW的軸流泵,排澇能力大大加強,而且運行全程自動化,省時省力。”項目負責人周豪表示。
目前,大洲湖區域濱湖片區防洪排澇工程已經完成堤防加固工程和排水主溝,齊心泵站改擴建及重建自排閘工程和新建向陽泵站及自排閘工程正在進行最后掃尾,多項水利設施可在今年汛期大顯身手。
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今年咸安區氣候年景總體偏差,汛期降水偏多,梅雨期偏長,發生各類災害概率較大。
在增發國債水利項目全面鋪開、加速建設的同時,咸安區全力以赴做好各項防汛抗旱工作,確保河湖安瀾、社會安寧、人民安康。目前,全區已建立防汛搶險突擊隊伍126支,共1.2萬余人。區級防汛抗旱物資共儲備編織袋12萬條,彩條布3萬平方米,楠竹2000根、木材100方,汽油10噸、柴油40噸,抗旱機械100臺套。
“區防辦將堅決做到防汛責任落實到位,隱患排查整治到位,防汛物料儲備到位,預測、預警、預案、預演能力提升到位,確保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咸安區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長王振球表示。
其中,中小河流治理項目1個,重點山洪溝防洪治理項目5個,中型灌區改造項目2個,病險水庫(閘)除險加固及安全監測項目9個。
今年以來,咸安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搶大險、救大災,強化底線思維,統籌做好流域系統治理、防洪排澇工程建設、堤壩除險加固等工作,全力打好防汛“主動仗”,依托水利項目建設實現防“汛”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