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 者丨呂鑒蕾、阮瓊
通訊員丨黃旺宣、魏永伙、李俊 采寫報道
從前線到地方,77歲的援越抗美老兵葛銀昌積攢了一堆“榮譽”。
葛銀昌自制的特別紀念章。阮瓊 攝
“但我最喜歡這個紀念章,因為它是我自己在戰場上,用銼刀一點一點刻出來的。”說完,老人小心翼翼地從一只舊布袋子里摸出一個手掌大小的毛主席像章。
前線宣誓
危險面前黨員帶頭
6月底的黃石,陰雨綿綿。天空雖下著雨,空氣依然沉悶。
在室內光源的照射下,這枚不一樣的毛主席像章閃著特有的金屬光澤。“外面這一圈五角星,是我用美軍飛機的殘骸打磨出來的,中間的頭像則是當時部隊里常見的毛主席像章。”葛銀昌輕輕拿起,不緊不慢介紹道。
1966年10月,在廣西經過一個月的整訓后,葛銀昌這批新兵就被派往了援越抗美前線。因為連隊屬于后勤部隊,他們主要承擔援越抗美戰地運輸任務。
葛銀昌當兵時的老照片。阮瓊 攝
在正式出征前,年青的戰士們需要完成一項莊嚴的儀式。“我們宣誓:支持越南人民的抗美斗爭和解放事業,刀山敢上,火海敢闖,拋頭顱灑熱血,在所不惜……”回想起當年的場景,葛銀昌眼里閃爍著光芒。
不過,更讓他引以為傲的是出征儀式上的另一項安排。“當晚的出征儀式上,除了出征宣誓,我們幾個入黨積極分子還在黨組織的見證下,進行了莊嚴的入黨宣誓。”葛銀昌自豪道。
這樣的安排顯然另有深意。“都是新兵蛋子,就這樣忽然拉到前線,大家的情緒一度很低落,”葛銀昌說,“路旁都是彈坑,鐵軌都被炸斷了,不時有傷員抬回來,想想就覺得可怕。”
“這種時候,黨員就要起到先鋒示范作用。”宣誓儀式過后,當天晚上,葛銀昌等人在幾名黨員老兵的帶領下,連夜摸黑開始執行任務。
葛銀昌珍藏的部分勛章、紀念章。阮瓊 攝
白天闖關
僥幸活命攥緊口袋
在戰場上開車拉物資,不僅辛苦,而且很危險。
“白天盡量不行動,要移動也要等到天色全部黑下來,否則很容易被敵機盯上。”葛銀昌提醒道,“到了晚上也不能放松警惕。車燈是輕易不能打開的,一打開就很可能暴露目標。”
戰士們只能借著微弱的星光,自己一個人在黑暗中摸索著前進。一旦發現走錯了也只好折返,如此反復,直到到達目的地。
“一個人連續開車,心里總感覺缺點什么,于是我們這些運輸兵都喜歡在戰場上撿一些敵機的殘骸碎片,拿回去后就讓機修班的同志幫忙加工成各種小物件,幸運的話可以帶回家。”葛銀昌說。而那枚特殊的毛主席像章,就是葛銀昌自利用己開車的空隙,一點一點手工打磨出來的。
“有一次我接到緊急任務,要求中午前務必給前線輸送一批彈藥。”葛銀昌回憶。這也意味著,他白天也要行動。“我擔心自己這次真的回不來了,于是連夜寫好了一封遺書,放在了枕頭底下。”
載著滿車的彈藥,葛銀昌一路穿過泥濘,闖關重重關卡,沖破黎明,朝著前線目的地進發。好不容易僥幸到達了接應地點,葛銀昌一下車就迷迷糊糊地安排戰友們趕緊卸貨,告訴他們自己需要休息會,實在是太困了。
“休息片刻,彈藥也卸完了,我就開車準備返程。卡車剛開出去估計不過500米,轟隆一聲巨響,一顆敵機炮彈在剛才的接應地點爆炸。隨即又是一陣炮響,敵機被擊中了。”葛銀昌驚魂甫定,下意識地摸了摸口袋里,捏了捏那枚待完工的毛主席像章。
葛銀昌近照。阮瓊 攝
“孩子們,戰爭沒有停止,和平來之不易 ,你們要好好學習……”退休后,葛銀昌開始在新的“運輸線路”上奔忙。近年來,黃石九龍洞社區還以他的名字組建了“葛銀昌”工作室,著力打造成為轄區的志愿服務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