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王焱堯 通訊員潘紫璐)銀發一棵松,常青小區中。最后一公里,處處都有你……
在鄂州市華容區蒲團鄉石竹村,有一群平均年齡高達77歲的 “銀發管家”志愿服務隊,他們活躍在田間地頭、村頭巷尾,了解村民需求,解決村民困難,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
一群“管事佬”,矛盾不上交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丁書安原是蒲團鄉石竹小學校長,有著43年黨齡,他退休后一直致力于村里公益事業。2022年,在他的倡議和發起下,石竹村成立了“銀發管家”志愿服務團。
“銀發管家”團起初共有7名志愿者,主要由村里有威望的老黨員和退休干部組成,平均年齡73歲,大家在村里都有著較好的群眾基礎。隨著“銀發管家”團知名度越來越高,又有多名老黨員加入,團員的平均年齡增至77歲。
據了解,“銀發管家”團已吸收18名“團員”,多為黨員,綜合素養較高。其中本村15人,外地常住石竹村3人。4組村民汪安全有著53年黨齡,2組村民石建艮有著61年黨齡。
“50歲以下的村民都是我的學生,我講話大家都愿意聽。”丁書安說,“銀發管家”團積極投身志愿服務,和村民拉家常、聊變化、講政策,全力解決村民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
石竹村村支書劉衛華介紹,“銀發管家”團每天派出一名志愿者值班接訪群眾,積極化解村里各種矛盾糾紛。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銀發管家”團先后化解了70多件矛盾糾紛。
“‘銀發管家’團成立之前,村里每年都有七八十起糾紛。‘銀發管家’團成立之后,大量的糾紛被他們調處、化解。2023年村‘兩委’只參與了一起糾紛的化解。”劉衛華說。
村“兩委”班子發現一個現象,“銀發管家”團成立后,村里的風氣明顯好轉。過去做群眾工作比較困難,“老百姓老不信”,現在做群眾工作相對簡單多了,是“老百姓,真相信”。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石竹村下轄15個村民小組,其中6個村民小組融進石竹社區。石竹社區常住人口600多人,逢年過節有1000多人,其中武漢、黃石等周邊在石竹社區養老,共有89多戶。
石竹社區共有426戶居民,2022年,由于諸多原因,石竹社區成為無人管理的小區,社區里垃圾遍地、污水橫流。“銀發管家”團副團長何允照曾擔任武漢一家單位的領導,也是一名老黨員,他自告奮勇推進社區電改、水改和日常管理工作。
“社區沒有進行電改,電壓極不穩定,經常有居民家中電器被燒,居民用電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采訪中,村民們反饋。
2023年10月,在村“兩委”的主導下,何允照主動搜集居民電改的相關訴求。經集體協商,最終決定常住村民繳納300元,非戶籍村民出資1600元,以此來解決社區電改問題。
何允照還負責做89戶非石竹村戶籍村民的工作,并收齊每戶1600元的電改費用。經過4個多月的奔波,2024年2月,困擾石竹社區10多年的電改問題,終于得以圓滿解決。
華中科技大學退休教授張德鵬,于2022年開始旅居石竹社區。2023年年初,他主動加入“銀發管家”團。他每個月給全村黨員講一次黨課。由于他講課接地氣,吸引不少村民圍觀。
此外,湖北經濟學院退休教師向韓玲也是“銀發管家”團成員,她跟學校老師一道,開展暑期“四點半”課堂興趣班活動,利用暑假時間,義務輔導村中適齡兒童學習文化知識,解決了暑期“孩子誰來管”的難題,得到了全村上下的一致好評。
據悉,“銀發管家”團志愿者,在人居環境整治、秸稈禁燒、移風易俗、孝親敬老、村務監督等各項活動中樹榜樣、立標桿,以實際行動踐行“退休不褪色,離崗不離黨”的誓言。
2024年2月,丁書安獲得華容區農村“先鋒黨員”稱號;2024年5月,鄂州市“銀發管家”志愿團榮獲2023年度湖北省“幸福河湖共同締造突出貢獻集體”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