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黃錚 通訊員 瞿欣 孫付浩)7月4日,通城縣馬港鎮傳來消息,在經歷了持續的強降雨后,該鎮干部群眾在災情和損失面前,不等不靠,用共同締造理念開展自救互救,積極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干群同動,吹響自救“集結號”
一個個身影在田埂上穿梭,一把把種子從農戶手中拋出,一塊塊農田重新種下收獲的希望……
持續強降雨后,天氣晴朗,積水退卻。馬港鎮界上村田間地頭,當地群眾正搶抓農時,水退人進,開展生產自救。
“眼瞅著秧苗長勢喜人,等兩個月就能收割了,豈料遭遇連續強降雨,40畝農田被淹沒在水下,受災31畝,絕收9畝。”回憶起田地被淹的情形,界上村村民的臉上寫滿無奈,因強降雨沖下來的淤泥侵入土壤,只有將田地化整為零,每天開展人工自救,清一塊、搶種一塊。
“水退一寸,地搶一分。”該鎮黨委副書記吳剛介紹,6月中旬至今,馬港鎮連續經歷強降水,累計降水600毫米,農作物受災達990余畝。
趁著晴好天氣,馬港鎮籌措種子近1980袋,免費發放給受災重點村落,組織群眾搶排、搶管、搶種、搶收。趕早一天是一天,力爭上茬損失下茬補,前期損失后期補,把損失降到最低。
同時,馬港鎮還快速啟動保險理賠,從農業農村服務中心組建現場勘查隊5支,深入田間地頭對投保農作物進行現場查勘、定損和理賠工作,切實減輕農民的損失,為受災農民搶抓時間開展生產自救,吃下“定心丸”。
積極主動,擘畫共建“同心圓”
在晨曦初破的寂靜中,馬港鎮九嶺村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山體滑坡猛然喚醒。7月2日凌晨三點,當大多數人還沉浸在夢鄉時,滑坡已悄然降臨,微工廠的外墻在滑坡的沖擊下顯得搖搖欲墜。
“真是讓政府操心了,為了我們的安全,大半夜轉移我們。”九嶺村正在被轉移村民魏自祥說道。面對突如其來的滑坡風險,周邊村民們沒有選擇旁觀,而是迅速行動起來,配合政府協助轉移。
為了徹底消除滑坡帶來的安全隱患,需要對山體進行大規模的降頂削坡工程。這意味著山上新修建的蓄水池、郁郁蔥蔥的樹木以及與之緊密相連的19戶農戶的固定資產將面臨損毀的命運。
“我們個人利益的得失,在全村的安全面前顯得微不足道。”
九嶺村三組村民徐哲華為代表的19戶農戶主動提出無償讓地,支持山體修整工程。這一舉動迅速在全村范圍內傳遞開來,激發了更多村民的共鳴與參與。
7月2日下午,村民們便自發組織起來,形成了一支支強大的志愿者隊伍,不畏艱辛,不怕臟累,積極參與到垮塌泥土的清理工作中。歷經2天的共同努力,九嶺村的安全隱患徹底消除了。
不等不靠,共筑治理“平安圈”
“咱們再加把勁,趕緊把從山上沖下來的石頭、泥巴和樹枝清理干凈,爭取一會兒就能通車。”7月2日上午,馬港鎮毛塅村的20余名黨員干部和村民志愿者正在揮鎬揚鏟、推運斗車,對村內多處因山體垮塌堆積的淤泥、石頭、樹枝等雜物進行清運。
眾人拾柴火焰高。在毛塅村黨支部的號召發動下,黨員群眾一呼百應,踴躍參與,第一時間趕往山體滑坡現場,主動參與清理工作,炎炎烈日下,大家戴著草帽,拿著鋤頭、鐵鍬,你一鋤、我一鏟,清理塌方,填平路面,成為大山深處一道靚麗的風景。
經過4個多小時的共同努力,毛塅村村組道路樹枝、淤泥等都清理干凈了,道路恢復正常通行。
“今天上午我路過時看到了道路被擋,我叫了組里幾個人,拿著鐮刀、鏟子一起清理。”毛塅村村民程新龍第一個趕到現場的,不僅組織附近村民一起行動,更是設立了警示標牌。
天災無情人間有情,此次清理行動毛塅村積極響應,更有附近十余名村民自發參與,消除了安全隱患,使“五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