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 者丨阮瓊 劉璐
通訊員丨黃旺宣、魏永伙、李俊 采寫報道
“當年在部隊,我負責全師所有車輛的登記摸底,也負責部隊車輛的技術維修?!?/p>
時值仲夏,望著窗外來來往往的車輛,70歲的老兵劉銘俊言語中滿是驕傲和自豪。老人手里的兩張汽車修理老照片,也瞬間將我們的思緒拉回到那段崢嶸的歲月。
劉銘俊近照。阮瓊 攝
要想技術好,必須不停地“鉆”
1974年12月,剛剛二十出頭的劉銘俊參軍入伍,成了一名汽車兵。
“剛到部隊,什么都是新鮮的?!痹谟柧殘錾?,他摸爬滾打苦練殺敵本領,訓練之余又如饑似渴地學習新知識。
“為了戰備需要,汽車兵除了學習基礎的汽車駕駛操作,還得學會修車。還要訓練在各種條件下的駕駛技術,比如在晚上不開燈的情況下,在山路中前進,還有緊急情況處置等……”劉銘俊一邊介紹,一邊用手比劃道。
劉銘俊軍裝照。阮瓊 攝
很快,憑借過硬的技術,劉銘俊在部隊里脫穎而出。別人詢問他背后有什么秘訣,劉銘俊的回答只有一句話:“要想把車輛維修好,必須不停地‘鉆’!”
理論知識記不住,他就一遍遍地抄寫背誦;專業知識不明白,他就虛心請教、連夜惡補知識;結構原理弄不清,他就鉚在庫房里,對照教材拆解裝備、挨個零件進行研究,直到連一根彈簧的作用都了如指掌。
憑著這股牢牢鉚在一線的勁頭,十幾年來,劉銘俊練就了一身過硬本領。作為公認的汽車修理專家,劉銘俊的幾任主官都對他極為認可:“只要小劉在,車輛維修保障我們心里就有底!”老照片中的劉銘俊,神情專注,英姿勃發。
5分鐘搞定,大比武上顯威
1978年,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冬日,北京軍區8支野戰軍在河北張家口宣化區集結,舉行地炮大比武。
“那次大比武要求,在20分鐘內搶占目標陣地,找到目標后進行精準打擊,并在開炮后的5分鐘內迅速撤離?!眲懣』貞洝kS著一聲令下,9臺越野車拖帶著9門大炮,自打靶場出發,爭分奪秒趕往目的地。劉銘俊作為后勤技術保障人員,在隊列中后方的一輛越野車上看著窗外的路況時刻準備著。
劉銘俊在部隊修理車輛。阮瓊 攝
“車隊大概行駛了半小時,窗外不遠處出現了一片插滿紅旗的區域,那是到了長期染毒地帶了,再往前行駛一段時間后我們就要進入灘涂地帶,車輛行駛難度加倍。”劉銘俊迅速判斷。果不其然,在車隊開進灘涂地后,前方一輛車出了故障停了下來。
12月的寒冬里,野外溫度低至-18℃。故障車的駕駛員急得臉上直冒汗,落在肩上不一會兒就結成了冰。秉承“先易后難”的原則,劉銘俊在檢查到汽車分電器時,敏銳發現是車輛的點火裝置壞掉了。
“部隊的老解放牌汽車和蘇聯留下的一批汽車由同一批模具生產,零件可以通用,換一個點火裝置就可以解決問題,整個過程不到5分鐘?!眲懣≌f。因快速處理故障車,該野戰軍地炮團提前5分鐘到達指定目的地,在大比武中名列前茅。另一張老照片,定格下了這榮耀的瞬間。
說起自己汽車維修的經歷,劉銘俊滿臉自豪:“我在部隊里度過了人生中最重要的13年,在部隊里成長、在部隊入黨、在部隊明確了人生目標?,F在只要國家需要,我隨時都可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