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葉恒 彭珂 通訊員 張少奇 實習生 楊萌)7月17日,由黃山市委、市政府舉辦的萬里茶道遺產點保護利用新安茶會成功在武漢市召開。黃山市委書記凌云,萬里茶道聯合申遺辦副主任、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級巡視員張宏斌,武漢市地方志辦公室原副巡視員、武漢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顧問王汗吾及專家學者、嘉賓代表共30余人參加了本次會議,會議由黃山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張亞強主持。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歷史研究所的王敏副研究員通過視頻發言,深入解析了萬里茶道申遺工作的最新進展。他詳細解讀了漢口與祁門在萬里茶道歷史中的重要地位和深厚淵源,并從專業角度分析了申遺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技術難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工作建議。
武漢文旅集團城市風貌公司總經理田進
武漢市地方志辦公室原副巡視員、武漢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顧問王汗吾
湖北省古建筑保護中心規劃科研部主任李長盈
長盛川湖北青磚茶第十九代傳承人、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建剛
黃鶴樓茶業集團副總經理、武漢茶業協會副會長劉文君
隨后,與會專家學者與嘉賓代表圍繞萬里茶道遺產點保護利用這一主題踴躍發言,積極交流分享經驗。武漢文旅集團城市風貌公司總經理田進針對武漢巴公房子這一萬里茶道遺產點,從保護修繕、活化利用、塑造文旅新地標三方面進行了經驗分享;武漢市地方志辦公室原副巡視員、武漢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顧問王汗吾從學術層面深入剖析了武漢作為東方茶港的世界影響,同時就俄商茶廠文化遺產的深入發掘發表了觀點;湖北省古建筑保護中心規劃科研部主任李長盈以文物規劃領域從業者的視角,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規劃這兩個規劃的區別和聯系著手,針對完善申遺保護管理規劃提出了相應見解;荊楚網作為媒體代表就如何做好“萬里茶道”全媒體傳播和記錄工作進行了經驗分享;長盛川湖北青磚茶第十九代傳承人、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建剛則以萬里茶道的歷史為背景,以長盛川青磚茶為載體,講述了一段跨時空跨地域,關于楚商與徽商精神交融,讓中國茶熠熠生輝的故事;黃鶴樓茶業集團副總經理、武漢茶業協會副會長劉文君對茶產業的國際地位和產業發展現狀進行了具體分析。
作為安徽省唯一代表,2021年黃山市正式加入萬里茶道申遺城市聯盟。黃山被譽為中國名茶之都,祁門紅茶、黃山毛峰、太平猴魁香飄萬里,黃山市祁門縣是萬里茶道生產路段的重要組成部分,19世紀后期以來,祁門徽商主動引進紅茶技藝改制祁紅茶,一舉而成中俄茶葉貿易外銷紅茶中品質最高者。近年來,黃山市與祁門縣積極開展萬里茶道文物資源普查工作,不斷加強茶道文物點保護利用,并積極參與申遺國際合作。
萬里茶道聯合申遺辦副主任、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級巡視員張宏斌
萬里茶道聯合申遺辦副主任、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級巡視員張宏斌表示,希望武漢和黃山攜起手來,在國家文物局、各省(區)文物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搶抓機遇,真抓實干;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發動社會力量參與,進一步加強遺產點保護利用,做好環境整治工作;努力完善申遺工作機制,深入推進跨國聯合申遺行動,為早日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作出積極貢獻。希望以聯合申遺為契機,持續深化武漢和黃山文旅交流合作,重振萬里茶道的雄風,譜寫武漢和黃山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篇章。
黃山市委書記凌云
黃山市委書記凌云作總結發言,她說黃山是山城,武漢是江城,兩地因萬里茶道而結緣,聯系緊密,共同書寫了一段輝煌的歷史。祁門是萬里茶道的起點之一,當年黃山茶正是通過東方茶港云集,從這里走向世界,萬里茶道架起兩地經貿文化交流的橋梁,也將黃山茶與徽文化傳向世界各地。她表示,期待兩地在人文交流上深入合作,特別是深入攜手推進文化遺產保護,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共同推進萬里茶道申遺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