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 者丨呂鑒蕾
通訊員丨黃旺宣、魏永伙、李俊、李傲 采寫報道
盛夏七月,瓜果飄香。
走進陽新縣排市鎮后坑村,一棵棵果樹如同一個個衛兵整齊列隊,不僅賞心悅目,而且形成一道天然的生態屏障。
“再過個把月,你再來瞧瞧,我們這里的果香味更濃!”退伍老兵、該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明振名說。
明振名近照。受訪者 供圖
因為一部電影
種下參軍入伍的種子
1979年5月,明振名生于后坑村明家灣,兄弟五人,他排行老四。
雖然家里條件差,但父母還是咬緊牙關把“五兄弟”全都送去上學。上世紀80年代,隨著電影《高山下的花環》在全國熱播,明振名也因此埋下了參軍入伍的夢想種子,一些經典臺詞至今仍回響在他腦海里。
1994年12月,初中畢業的明振名輾轉4天終于到了陜西渭南新兵訓練基地。清晨,伴著朝陽列隊出操;傍晚,身披晚霞結束一天的訓練——兒時的軍旅夢終于實現了。
炮火烈焰映山野,晝夜訓練如戰場。3年的軍旅生涯,不管是體能訓練,還是駕駛自行火炮、坦克、步戰車等,明振名都全力以赴、精益求精。
憑著專業過硬、作風嚴謹的優秀品質,服役第二年他就光榮入黨,并獲得“優秀士兵”“優秀班長”稱號。
1998年元月,明振名脫下軍裝,返回家鄉。那時候打工潮興起,他就跟著村里人一起南下,入職一家溫州鞋廠。
師傅真心教技術,他樂于吃苦,用心學習,臟活累活搶著干……最終成為生產、業務、銷售等樣樣精通的“大管家”,年薪達12萬元。要知道,那時候“萬元戶”就已經很了不起。
因為一個信念
走上創業致富的道路
幾年下來,明振名手上積攢了一筆可觀的資金。
2014年元旦,明振名與妻子李名香商量:“當年我外出打工,就是為了生活更好?,F在,有了一定的資本積累,我想返鄉創業,搞生態種養合作社!”
同年初夏,他就住進了簡陋的工棚里,正如電影《高山下的花環》里說的,“我的大炮就要萬炮轟鳴,我的鐵甲就要隆隆開進!我的千軍萬馬正要去殺敵!去拼命!去流血!”
但也不能蠻干。因為對種養業不熟悉,于是他晚上啃書本理論,白天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還向同行取經,拜師學藝,硬是從“勤奮的鞋匠”變成了種養業“把式專家”。
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二年,他就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到了2021年,明振名再投入300萬元打造智能自動化蛋雞養殖“全產業鏈”,發展蛋雞50000只,并注冊了“五谷蛋”商標。
工作人員在打包運送“五谷蛋”。受訪者 供圖
如今,明振名的“雞鴨魚油”實現新鮮度、獸藥殘留、微生物、元素等各項檢測指標全優,銷售特別火爆,贏得了武漢、廣州、南昌等地消費者青睞,2023年訂單直銷達1860萬元。
一人富不算富,帶領鄉親們都走上致富路才是創業的意義。排市鎮退役軍人服務站長潘熙友介紹:“明振名常年安置8名脫貧群眾就業,增加收入。帶動35名‘老弱病殘’鄉親就業不出村,月薪最高可達3600元?!?/p>
因為一種初心
踏上鄉村振興新征程
2016年,后坑村“兩委”換屆,明振名高票當選為村“兩委”干部。
對于這次轉身,明振名充滿信心,“部隊是個大熔爐,鍛造了我敢于負責、勇于拼搏的軍人品格,也讓我懂得了什么是責任、擔當?!?/p>
一句“退役不褪色”是初心的最美踐行,是使命的勇于擔當。疫情防控,明振名下沉前沿卡口,當好戰“疫”一線的“急先鋒”。2023年,村明振名擔任后坑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
面對組織的重托和群眾的信任,他立足共同締造理念,接過和美鄉村建設的接力棒,多次組織本村在外企業家、干部、在家黨員、村致富帶頭人召開村級發展座談會,動員在外人士回鄉發展產業……
很快,一個個新變化開始悄然出現。文化長廊、廣場燈、花壇、盆景、籬笆花園……一處處美景,風姿綽約,流光溢彩,引人停步留影。后坑村也先后榮獲“黃石市紅旗型黨支部”“黃石市先進單位”等榮譽。
一片郁郁蔥蔥的油茶基地。受訪者 供圖
“以綠水青山為亮色,繪就‘閑適宜居圖’?!崩宵h員胡運財笑容燦爛地說,“這幾年,新的村‘兩委’班子功不可沒!”
但是,明振名腦海里想起的,卻是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的另外一句臺詞,“共產黨的字典里沒有功臣兩個字!”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他將始終堅持退伍不褪色,將革命的軍魂凝聚在心,把退役軍人的責任與擔當書寫在鄉村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