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黃錚 通訊員 陳詠 吳偉)7月23日,崇陽縣人民法院與崇陽縣公證處首次聯動,通過“訴前調解+賦強公證”的方式成功化解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該糾紛的成功調解,標志著崇陽縣法院正式引入公證參與多元解紛,開啟“訴前調解+賦強公證”解紛新模式。
2017年老吳夫婦二人向崇陽某銀行借款,因5萬余元本金及部分利息逾期未還,某銀行于2024年7月訴至崇陽縣法院。
該院立案庭審查認為該案事實清楚、爭議不大,具備調解基礎,在征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后,將案件委派至縣綜合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訴前調解。
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后,向崇陽縣公證處申請辦理賦予調解協議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如果未履行調解協議,銀行可不經訴訟直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賦強公證是指公證機構根據當事人申請,依法對符合條件的債權文書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活動,經賦強公證的債權文書可不經訴訟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其與法院生效裁判、仲裁裁決等具有同等執行效力。
賦強公證具有快速化解糾紛、預防風險、快速執行等優勢,讓群眾解決糾紛選擇更多、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引入公證參與多元解紛是崇陽縣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訴源治理的創新舉措。
為保證這一新舉措的順利實施,7月11日,崇陽縣法院聯合縣司法局、縣公證處、縣金融監管支局及14家金融機構召開“訴前調解+賦強公證”工作座談會,討論“訴前調解+賦強公證”解紛模式的流程、費用及執行,明確公證調解的業務范圍、對接形式等工作要求。
下一步,崇陽縣法院將不斷加強與縣公證處的對接協作,凝聚合力,切實推進“訴前調解+賦強公證”解紛工作走深走實,高效便捷化解金融糾紛,持續探索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