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黃清宣
新能源電池與山茶油,物理屬性迥異,卻由于余旭東的選擇神奇般的聚合在一起。
余旭東,1970年出生在麻城張家畈一個普通家庭,1991年他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后,來到改革開放最前沿——珠海,從事新型高能電池研發。
2002年,余旭東將深圳工廠搬回麻城,新創辦麻城市眾盈電源電子有限公司。
2008年,余旭東進入油茶行業,決定“要一輩子良心造良油”。
與電池大王擦肩而過
余旭東喜歡鉆研,更喜歡挑戰。
1991年他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后,來到珠海從事新型高能電池的研發。因為刻苦鉆研,他很快就在新能源行業站穩腳跟。
1994年,余旭東從原單位下海到了深圳。1998年,他創辦深圳市眾盈實業有限公司,取“眾志成城,合作共盈”之意。由于經營思路得當,眾盈公司很快由小到大發展起來,并于2000年收購了深圳一家電池廠。
2002年初,在麻城市委、市政府的誠心邀請下,余旭東決定將深圳工廠搬回麻城,新創辦麻城市眾盈電源電子有限公司,以實際行動支持家鄉經濟建設。
從改革開放的前沿深圳一下來到偏遠的小縣城麻城,巨大的反差讓公司的許多骨干紛紛離去,供應商和客戶們也減少了支持力度。
那段時間余旭東很苦悶,只好誠心去跟供應商和客戶溝通,請他們相信并繼續支持眾盈公司。余旭東的堅持終于贏得了他們的支持,麻城眾盈公司度過了最困難的起步期。2007年眾盈公司在麻城市經濟開發區征地60畝建設眾盈科技園,公司開始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不期而遇的茶油情緣
麻城是湖北油茶主產區之一,素有“油茶之鄉”的美譽。但多年來麻城沒有一家規模化的油茶加工企業,茶籽主要被外地茶販收購。
2008年,湖南客商李先生在麻城注冊成立“湖北金立茶油有限公司”,經多方撮合,余旭東以土地入股方式入伙。誰料下半年金融危機爆發,剛剛建完廠房樁基工程,需要結算工程款時,李先生突然“失蹤”了。地方出面找余旭東做工作,讓他接手這個半拉子工程。
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燙手山芋,余旭東非常矛盾,不接吧,民工們的工程款兌現不了;接下來吧,茶油怎樣生產銷售他都不知道。況且眾盈公司效益和發展勢頭良好,沒必要再去攬這個破瓷器。但經過再三思考,余旭東還是接下了這個半拉子工程,從此與油茶結緣。
通過學習和研究,余旭東發現油茶渾身都是寶。2009年3月,他應邀參加湖北省油茶產業發展研討會,會上專家介紹了湖北油茶產業發展現狀,特別提到麻城油茶的規模、質量和種植基礎在全省都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卻沒有一家上規模的油茶精深加工企業。
看準商機,余旭東毅然賣掉深圳房產,投資成立湖北四季春茶油有限公司。面對一個完全不了解的陌生行業,余旭東先后去湖南、江西、安徽、浙江、廣東、福建等地,請教相關專家教授,拜訪油茶種植大戶和工廠老板,向他們取經,深入了解和學習油茶的種植、栽培技巧和油茶加工工藝。
從門外漢到油茶專家
余旭東善于研發創新,在油茶全產業鏈精深加工方面獲得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和創新成果。
余旭東發現每年油茶果收購季節,總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因為連續的陰雨天氣,使得油茶果無法及時晾曬去殼,茶籽就會霉變,給油茶生產廠家帶來諸多不便。
正是這個問題促使余旭東有了要發明一種機器來代替人工剝殼的想法。
經過幾年的研究、改良,業內第一臺實用型油茶鮮果剝殼機問世,它大大減輕了人工收曬去除茶殼的勞動強度,節省了時間,不會損害茶籽還能提升茶籽品質,成功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014年,中央電視臺將茶果剝殼機的研發歷程拍攝成節目,在《我愛發明》欄目中播出,得到了各地油茶種植和茶籽購銷大戶的認可和喜愛。
茶果剝殼機的研發成功,讓余旭東看到了希望,更激發了他濃厚的研發興趣。余旭東與武漢輕工大學、湖北省林科院、中國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合作,成立了湖北省油茶資源綜合利用研發中心和湖北四季春茶油院士專家工作站,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油茶籽全程低溫制油新技術研究與開發”“低皂甙高營養價值飼用茶籽餅粕的研究與開發”和“油茶低產林改造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三個項目通過省科技廳主持的成果鑒定,被認定為“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
這些年,余旭東先后申請了“一種純物理低溫制取山茶油的方法”“一種油茶茶籽的前處理工藝”等20多項專利。2014年,他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科技創新創業人才。2016年,他又成功入選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業領軍人才。
持續創新,四季春公司成長為全國油茶行業重點企業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產品通過國家有機產品認證,茶油低溫壓榨工藝獲得國家和省級科技大獎。公司生產的“四季春”系列茶油,被授予為“湖北省著名商標”。